苏三看完之后,对传旨太监说:“几位稍等片刻,孤准备修书一封给赵国皇帝。”
一边早就有张秀准备好笔墨纸砚,苏三提笔疾书,很快就写完,然后蜡封好,交给传旨太监先行带回永安城。
由于有了五百护卫跟随,所以使节团的速度又降了下来,虽然陈荟一再催促,但他们还是慢悠悠的走着。
传旨太监星夜兼程,终于在一个月之后把陈荟的书信交到了太上皇的龙案上。
太上皇看完之后,递给小太监,小太监又把书信恭恭敬敬的放在了坤兴的桌案上。
“你们都先看看吧。”太上皇说完就又拿起边疆战报看了起来。
许久之后,太上皇看下面那几个人差不多都看完了,就说:“皇儿,你有何看法?”
坤兴立马起身作揖,然后说道:“儿臣认为,书写此信的云国宁王,文采斐然,笔力苍劲,想我赵国恐怕也找不出几个可以做到这种程度的。其在信中不卑不亢,沉稳老练。儿臣听说此人才十五六岁,才华惊人,迫不及待想要认识认识。”
太上皇思索了一下,说:“如此人物,不可怠慢而失了我朝威严,你且暂掌禁卫军一营,安排人去迎接一下。”
坤兴皇帝听了之后,心中一喜,立马应承道:“儿臣遵旨!”
使节团在行进一个月之后,终于碰到了前来迎接的禁卫军,又走了一个月之后,终于到了赵国的国都——永安城。
宁王陈荟此时不再是窝在马车中睡大觉,而是换上了一身明黄色的衮龙袍,戴上了苏三给他的那顶帽子,骑上一匹最为神俊的白马,在众人的拱卫之下,慢慢的进入了恢宏壮观的永安城。
在通往安顿地方的路上,陈荟发现地上偶尔会有几两银子,问了下随行的礼部人员,那个礼部小吏一脸骄傲的对陈荟说:“外使有所不知,这是路人不慎遗落的银两,可我大赵帝国民风淳朴、路不拾遗,只等着失主沿原路走一遍寻回失落的物品。还有,您看看四周,全都是门不落锁、夜不闭户。我大赵帝国素来以德治国,民众承蒙教化至此,是他国万万比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