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心理对一部小说的走向很关键,像是挑人的无限流,作者给每个活下来的人,都设定了个性,他花了心思把这个人塑造出来,不说有了感情,起码对自己的角色有了代入感,这个角色死的时候,就不能死的太过脑残。
而不挑人的无限流,因为作者没给那些路人甲乙丙丁设置什么个性,完全是随机挑选的,作者本人别说代入感了,可能连这些角色的名字都没记住。这样的角色死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这就死了?真是为了写死而死啊’的结果。
当然,说了这么多,有心的人会发现,挑人的无限流比不挑人的无限流,对主角以外的配角,要公平的多,不会那么随随便便的因为作者一个念头而领便当,作者得‘费点脑筋’才能把他们弄死。
司斋是绝对不可能成为主角的,那么身为配角的她,死亡的几率很高,非常高。
这样的情况下,挑人的无限流就靠谱了许多,起码死的合理不是?凡事只要有理可循,那就可以反利用,进而躲过那一劫。
像是不挑人的无限流,配角往往死的莫名其妙,或者这个角色被写的运气差到了极点,不是动动脑子就能活下来的,那样的情况下,司斋直接不用想怎么躲避灾难了,他就专门研究哪个人是主角就行了,那样的世界,除了抱主角大腿,几乎没别的出路了,起码司斋是想不出来。
现在确定了是挑人型的无限流,司斋的心放下了一些,她不再关心船只为什么出事,以及怎么离开这里,坐木筏会不会沉没这些事情。
因为她知道,既然这是无限世界,在世界没给出线索之前,想离开,是不可能的。
司斋开始观察起了周围的人,无限流世界自相残杀的情况不在少数,了解一下这些人,哪怕只是了解个表面,也很有必要。
目前有一定了解的人,有这么几个:大副、一家三口、混混四人组、眼镜男、侯梧、李方、卷发女生、单马尾御姐。
13个人,占了26个人的一半,不过这13个人刚才司斋没细看,现在观察的时候,也一块看着。
观察人是个技巧,因为绝大多数人被别人注视着的时候会有所感应,发现自己被注视,心里会下意识防备那个人。
司斋状似迷茫的蹲在地上,眼睛毫无焦距的看着前方,发着呆,非常符合一个失忆的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