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女子学院的代表,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也成为难民营协调小组的成员,对于陆远的解释,协调小组的25位成员中,有人赞同亦有人反对。“日军来势汹汹,国军虽说已经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但实际上,进驻南京的国军部队大多在上海战事中伤亡惨重。就连被委员长一种的德械师,也同样存在大量缺员的事情,一旦南京被日军攻破,我们的难民营就会是身处日军包围中的一块孤岛。”
“各位,如果到时日军找上门来,以我们这里因为收留国军溃兵作为借口发难,各位,到那时我们该如何应对?是交出被我们收留的国军士兵还是死扛着不认帐?如果是迫于日军的发难交出国军士兵,那我们还不如当初就不要收留他们。可如果因此触怒日军,难民营的运转可能回因为日军的故意针对而变得艰难起来,所以为了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必须事先声明,难民营不会收留军人。”
“没错,我们建立难民营的宗旨是帮助那些因为战争无家可归的平民,虽然我们也很同情守城的军人,但如果因为他们的存在会牵连到难民营里的平民,我也同意难民营拒绝收留军人。”身穿便装的卢卡上尉也适时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难民营是否收留军人的事情上,卢卡和陆远保持了一致。
经过一番紧张的讨论和争执,陆远最终说服了反对派中的绝大多数,并在晚饭之后,用文字的形式,在难民营的外围悬挂出大幅告示以此来明确难民营的态度。战事来临的出乎所有人的预料,12月10日,南京城外的日军发起攻击,首先对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3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而守军也进行了疯狂的阻击。
12月10日下午,南京城南形势尤为严峻,因为城外的外围阵地在前一天日军的试探性攻击中基本丧失,日军现在已经能进攻城垣。日军2个师团主力和步、炮、坦克及航空兵协同攻击,将驻守在雨花台的国军第88师右翼第一线阵地全部摧毁,88师残部只得退守二线阵地,当天晚上,噩耗再次传来,芜湖被日军18师团攻破。
城外炮声隆隆,已经带着舒赫曼赶去女子学院的陆远在图书馆的楼顶站立了很长时间,没有人向陆远这样知道整个南京战役的战事走向,也正是这份领先于他人的记忆,令此时的陆远胸中满是悲愤。从这一刻开始,中国陷入长达八年的残酷抗战,因为数十万人被屠杀也使得南京这座历史名城成为中国人心底深处永远的痛楚。
{}无弹窗
和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一样后悔的还有很多原本准备离开却继续留在南京的市民们,下关码头上,渡轮过江的船票价格已经连张了三倍,可就算是这样,也是需要排队等候过江的。国军此时已经封锁了挹江门,现在能从下关码头搭乘渡轮离开的只有城内的达官贵人们,普通市民想要搭乘渡轮过江,就不必须给看守挹江门的国军一笔额外的通行费。
为了向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证明自己已经无能为力,陆远亲自驱车带着两人赶去下关码头,离着挹江门还有200余米的距离,轿车就被挹江门前的人潮给死死挡住了。“看到了吧,国军已经把挹江门封锁住了,普通人想要从挹江门出去,根本是想都别想,除非你能像那个大胖子一样,有足够的钱支付通行费给看守挹江门的国军。”
接过陆远递来的望远镜,顺着陆远手指的方向看向城门处,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在望远镜中看到了一个正朝着看守城门的国军点头哈腰的大胖子,也看到了那个大胖子正把两根金条悄悄塞给身侧的国军军官。那国军军官接过大胖子递来的金条仔细看了看,不知道又对那大胖子说了什么,这才挥手让身后的士兵拉开拒马,放了大胖子一家四口通过挹江门。
“你们都看到了吧,一根小黄鱼能保证两个人穿过挹江门,这就是现在通过挹江门的通行费,估计到不了明天,这个价格还会上涨。”收回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手中的望远镜,陆远对二人笑道。“你们女子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加一块有好几百人,单单是这个通行费恐怕你们都吃不消,更别提下关码头上的渡船费也连续上涨了三倍。”
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面若死灰,她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南京的局势会恶化到如此的地步。挹江门前挤满了想要通过这里去下关码头乘船离开的南京市民,陆远一行人只得原地掉头返回女子学院,沿路中更是见到了大批拖家带口急于离开南京的普通市民。“两位,你们现在知道我为什么会准备那么多的粮食和物资了吧,一旦南京爆发战事,大量城内居民就会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这些粮食和过冬的物资到时候就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
亲眼见识过挹江门前的混乱,吴贻芳和魏特琳两人便不再阻止陆远的人运送粮食和物资来女子学院,甚至女子学院还按照陆远的计划,给学院里的学生们放了一天假,让她们回家去通知家人亲友和街坊邻居来学院暂避。陆远的计划进行到此时,已经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只是他所计划的这一切都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卢卡上尉,或许我们不应该让招募来的护卫们穿德军军装,咱们招募来的护卫人数已经超过300人,一支300人规模的德军出现在南京城里,不管是日军还是国军,我们似乎都不好解释。”终于让女子学院跟自己站在了一条线上,返回小粉桥的陆远再次召集人手开会,赫鲁中校和卢卡上尉自然也参加了这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