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我们能决定的事情

消失在人海 小雨立阳 973 字 2024-04-22

她就是想尽快地独立起来。她有一些倔强,亦有一些好强。再说了,她家里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嘞。

当初没有走专升本的道路,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考虑到家里有三个孩子要读书。当然了,这肯定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性的因素还不是因为自己。周小远可是还没有伟大到只考虑父母的经济负担而不听由自己的心声。

谁让她觉得专科生的未来也会有春天呢!

再说了,她要是真想多读两年,父母也真能让她读上。这种底气与其说是自己生发出来的,莫如说是他们所给予的,是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属于劳动人民的智慧,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的。

勤劳所得,奋斗而来,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却能在保证了一家人温饱问题的基础上,还能保证了孩子们的学业。只不过,要是还想有更高的要求,譬如让孩子们自费出国,那就保证不了了。

但是我觉得,这就够了;他们所能给予的,也已经够多了。周小远生在这样的家庭,亦是她的福气。

她很知足。如果她不知足,那她只能在成年后靠着自己的力量再去创造。亦是为她将来的孩子去创造。

她当然也想给他们(包括父母)创造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另一种富足。那是来自于精神上的,是爱和陪伴所铸就的。

但是有时候,迫于生存的压力,鱼和熊掌又不可兼得,就比如家乡那些撇下孩子去了外地打工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就比如某些在北京工作,没多少钱,亦没有房子和户口的外地人。

老实说,身为一名小老百姓,生活有时候还真是不容易,有些事,是自己说了算的,有些事,又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而,要想多一些选择的余地,除了奋斗,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尤其像我们这种靠不了关系,也拼不了爹的孩子们。

尽管,周小远家的经济的条件在当地来说还算是不错的,但是,父母也更不了她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