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色晦明,清虚就来了,看到周易还没睡醒,不由摇头,训斥道:“徒儿,修行之道,贵在坚持,修道者体悟天道运行,理应日出而起,日落而息,怎可偷懒!”
声音在周易耳边响起,宛若洪钟一般,震的他头皮发麻。
周易瞬间睡意全无,连忙起床,大声道:“是,师傅,徒儿明白了!”
待周易整顿一番,就开始正式教学。
清虚道:“修行之道你全无基础,又已过了最佳打根基的时间,想要有所成就,非得早晚努力,不得懈怠。”
“修行始于道经,基于道经,从今日开始,为师会教你研习道经,百日过后,为师不会再管你,等你修成道心,才会传你法门。”
“是,师傅。”虽然有些失落,不过周易也明白,不明道经,冒然修行,想修炼有成,根本就是妄想。
清虚又道:“昔年道祖不忍人道蒙昧,降世教化世人,出关前应祖师之言,留下道德真经教化后人,道德真经自此传世,后来祖师立道德宗,传道德经于天下,方有我道德宗万世传承。”
“道德经为我道德宗立宗之根本,弟子门人必须要日夜诵读,为师今日讲道德经。”清虚的声音中充满了对道德经的推崇。
“师傅,这道德经既然为我宗之根本,又怎么会传遍天下呢?”周易有点不理解,宗门根本不应该是藏着掖着,就算是宗门内也只有少数人知道才对啊,弄的人人皆知是个什么意思?
清虚笑道:“道德经乃是道祖教化世人之言,当为天下生灵所共知,又怎能唯我一宗独占。我道德宗既为道祖门徒,自当谨遵道祖教诲,将其传遍天下,否则如何教化众生。
道德真经阐述大道之根本,乃是我道门的根基,若有人因此成道,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藏着掖着。”
虽然不是完全理解,不过周易还是点了点头,毕竟在他看来,因为道德经而入道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传遍天下自然有其道理。
不在多言,他开始跟着清虚学习道德经,逐字逐词,一个个理解其代表的涵义。
他其实是记得的道德经的,初中时有一段时间痴迷于道家玄学,于是被誉为诸经之首万经之王的道德经自然是首选。
对于道德经,历朝历代都有帝王学习引用,文豪骚客们的解读注释的更是数不胜数,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可见其地位。
后来上高中,学习文言文之余,他又对道德经进行过记忆。特别是前不久又在梦中重活了一遍,过往历历在目,到现在还清晰记得。
或许是穿越的福利,周易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以前强太多太多了,跟传说中的过目不忘,过耳不漏差不多。
眼睛一扫,经书内容就全在脑海里,放空思想,然后再回想内容,分毫不差!
清虚在讲解经文的同时,也会引出一些道门专用词汇,然后又会对其进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他做到了过耳不漏,没有遗漏一点!
因为他的天赋异禀,讲经过程极为顺利,通常是他先看一遍经书,然后讲述自己的理解,指出自己对经文的不解之处。清虚再根据他的理解为他讲解,指明已经验证的是错误的地方,其他方面则点到为止。
清虚只与周易讲了其中字词代表的涵义,对于完整的句子意思并不讲解,并且解释字词时也不会过于深入,因为每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都不一样,清虚不想以自己的思想影响弟子,限制了徒弟日后的思想。
更深层次的理解,要靠周易自己以后慢慢摸索。
两个时辰一晃而过,周易回过神来,才发现道德经已经讲完了,却觉得回味无穷,可惜师傅以后不会再讲道德经了。
吃过一颗辟谷丹,周易活动了一会,又接着学习道经。
周易一天需要三颗辟谷丹,虽然方便,但是他觉得不应该这么差劲啊,不是说吃上一颗就能顶好几天吗?
清虚对于此事心知肚明,但是他不会说破,他能看出周易的体质不出意外必是先天道体,修道的第一等体质,可惜出了问题。
一般来说,先天体质都能自行感受到天地灵气,会自发的吸收灵气,蕴养身体,排除杂质,保持先天,不受后天污染。因此对于谷物粮食的需求并不大,一颗辟谷丹足以维持身体消耗很久,更多是消耗灵气蕴养身体。
而周易的身体,不知道出了什么问题,不仅不会吸收灵气,甚至他连灵气都感应不到。因此过人的体质就成了负担,每天的消耗极大,要不是有辟谷丹,他会被活活饿死。
清虚不说是怕周易知道后,产生心结,于修行路上平添一劫反而不美。
下午,清虚讲授的是《黄庭经》,黄庭经同样是道门根基,分为《黄庭外景经》和《黄庭内景经》两部,传播极广,影响极深,讲述道门修行方法,修行的基础。
虽然学了道德经,但是周易看黄庭经的时候,依然是懵的,对于其中字词的意思完全看不懂,因为两者讲的内容不同,涉及的道门词汇也不同。
讲解黄庭经的时候,清虚依然只讲道门字词的涵义,至于其中蕴含的修行方法,全然不加理会。
“当你熟读万千道藏的时候,修行自然而然自通。”清虚道。
他对周易的天赋极其看好,期望很高,先天道体,世间最强修道体质之一,即便是真仙转世也不一定能比得上。所以他对周易完全是放养状态,一切全凭他自己的造化,至于周易能否成道,清虚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