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汽车发动机的研发上,这个本来以为根本不需要操心的课题,本来以为最容易出科技成果的研究所居然成了他心中的老大难。
赶到研究所,姜新圩立即找来张焕询问有关情况。
看到老大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替自己解决问题,张焕很是尴尬和惭愧,很是认真地介绍了目前研究所里的三个小团体的情况,重点讲述了他们各自设计的发动机的特点。
张焕很是苦恼地说道:“这三款发动机各有各的优势,我还真舍不得砍掉哪一个。”
姜新圩问道:“从你了解的看,这三款发动机与市面上的发动机相比,性能怎么样?”
张焕说道:“现在还没有实物,都只有图纸。从图纸和技术分析,这三款发动机都不错,肯定比国产的发动机都强。但苏式团体的发动机排量大、功率大,控制方面欠缺一些,智能控制几乎没有,制造相对简单,很适合我们收购的这个发动机机械厂生产,只要试制成功,几乎马上就可以转入量产,无需更多地投资。而欧式团体的发动机排量小一些,但油耗也小,发动机轻巧,智能化控制多,制造起来相对复杂,需要投资很大一笔资金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装,甚至要采购更好的发动机生产线。”
他停顿了一下,说道:“至于我们自己专家为主设计的那款发动机,性能介于两者之间,只要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和升级,也能对发动机进行量产。”
姜新圩很是理解地说道:“难怪你都不知道如何取舍。可是,事情总得有一个结果,不能拖着,假设现在我就是要你拿一个结果出来,你怎么办?”
张焕笑了一下,说道:“我并非不想拿主意,但我不清楚你的家底。也不知道你下多大的决心,所以才请你来。”
姜新圩一愣,然后笑了,说道:“你有这么大的野心?可这样好吗?”
张焕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我认为意大利团队那边的发动机代表了发动机的前进方向,虽然他们这次设计的发动机未必就是好发动机,但小排量、重量轻巧、智能化控制,绝对是未来的主流。所以,我想……,如果你手头宽裕,我们就重点发展这个方向。可是,苏式发动机也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人家的可靠,耐操,制造相对简单,将发动机用于工程车辆、农用车、船舶什么的也是不错的。”
(新的一月求支持)
张淑贤也知道多劝无益,就说道:“那就这样吧。不过你放心,他们是不敢对你怎么样的,除非他们真的疯了。”
挂了电话,姜新圩发现廖雪梅两眼通红,感激地看着自己,就笑道:“你这可有点自作多情哦,我这么说可不是为了你。我有我做人的底线。”
廖雪梅哽咽着说道:“不管怎么样,我谢谢你。”
正说着,机场服务人员就过来请他们登机了。
姜新圩这次之所以回紫安,是因为有三件事都等着他来拍板,不错,就是有三件之多:第一,美国高通公司有关cda98标准的谈判专家组在美国过完了圣诞和元旦之后又返回这里与飞讯集团的技术专家进行谈判,双方又陷入之前的争吵中。姜新圩回来就是为了将他们这段时间争吵的结果进行梳理,并与美方一起分配各自研究的领域。
第二件事就是刚才张淑贤在电话里提及过的芯片制造生产线,招标已经进入尾声,世界几大光刻机以及芯片制造生产线的厂家都按要求提交了标书。姜新圩回来就是为这次招标把关,指导谈判人员如何跟国外厂家谈判,以更好地获得这些厂家的相关技术。
第三件事则是一件又开心又郁闷的事,那就是调教汽车发动机研究所的产品之争。汽车发动机研究所成立后,这个研究所结合了不少来自前苏联和意大利以及华夏国本身的发动机专家。专家多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艄公多了翻船。这话的意思是一艘船如果掌舵的人多了不但不能使船开得快,反而有可能使船打转转,甚至翻船。
现在这个发动机研究所就是如此。
本来姜新圩对这个收购了双州市动力机械厂的研究所充满了厚望,也相信了张钢所说的,他相信集中了三国发动机专家的研究所研制出一款普通发动机绝对是小菜一碟,成功是必然的,只是花费时间的问题。
况且为了充实这个研究所的力量,他还为此调了张焕这个“并行工程”管理专家来进行管理。姜新圩甚至心里隐隐期盼他们能研发出一款让世人大吃一惊的、性能优秀的发动机,不但可以迅速占领汽车发动机市场,还可以利用它来研发一款甚至多款小汽车。
然并卵,花了四个多亿收购了双州市动力机械厂,又直接拨付了几千万元给研究所后,不但没有迅速研制出发动机,反而形成了三股不同理念的设计团体,相互之间互不买账,各自拿出自己设计的发动机图纸争相要求进行试制,还不断攻讦别人的不是。
张焕作为总经理,虽然精通管理,如果定下试制哪款发动机,他可以很好地安排技术人员进行试制和测试再改进与升级,可他却无技术能力判断三款发动机到底哪个好,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取舍,只好将矛盾上交,让姜新圩来判断、来决定。
三股不同理念的团体中,第一个就是前苏联专家为主的苏式团体,他们追求的是稳妥、可靠、耐操。不太讲究外观和精细,里面也有华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