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夕望向正东贵客席,那里的席位此时还都空着。
北冥轩,你怎么还没来?
此时,台下刚刚进行完一场搏杀,几个壮汉正在清理场地。
“听说,最近幽北兵又抓了一批乱民,详查之后发现居然是卫南国的逃兵,便送到这里来了。”山风笑着向凌夕介绍。
“卫南国?”
凌夕之前在典籍室读到过,卫南国地处京畿之南的宛州,由于是商道所在,因此经济很繁荣。也正是因此,宛州的盗匪同样十分猖獗,毕竟只要随便劫掠一队商队,便够五十人的盗匪团伙吃上一年。
为此,卫南国敬远侯韩山柏每年不得不派出相当数量的官兵沿途设卡防卫,可想而知,每年死于盗匪之乱的官兵自然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之下,出现逃兵也不足为奇。
只不过在卫南国,逃兵也是不好当的。
首先,卫南国如果抓到逃兵,便会将其贬为奴隶,修筑防御盗匪的工事,直至累死。
即便侥幸没被抓住,可以选择的逃生之路也并不多。
商道西边的蛮岭国关卡,盘查十分严密,若没有卫南国派发的文书,根本无法进入;而卫南国的南面,便是南楚,自楚州监察府以南,基本上是未开化之地,如果不是南楚之人,想在那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东面的淮阴国,就更不必提了,作为刘氏宗亲,文忠侯刘异直接沿用了先祖的法令,凡是逃兵,只要抓到,一律处决,绝不宽容。
在这样的境地之下,想当逃兵,便只剩下两条活路——洛东和陈国。
所谓的活路,也只是相对的。
无论是哪里,身为逃兵,都必须足够谨慎,隐姓埋名小心过活。
洛东作为京畿直属地界,在那里被抓,自然会直接送进帝都;而陈国作为司马氏的外援,在司马昶建了斗武场之后,便也有了处置囚犯和逃兵的方式。
换言之,在这两处被抓,最后的结果都是送进斗武场。
唉,乱世之中,无论是百姓还是一般士兵,要活下去都很难啊。
凌夕正在心中暗暗叹息,却忽然听到身旁的山风发出一声疑惑。
“嗯?他已然许久不曾上场了啊?”
凌夕赶忙定睛看去,只见场中央此时站着一个身形略显瘦削,披散头发遮住眼睛的青年,看他的样子,也不过二十来岁。
他的手中,提着一杆隐隐有些锈迹的长枪。
“你认得他?”凌夕好奇地问道。
“他有段日子不曾露面了,相信有不少人都已然认不出了。”
“他是谁呀?”
“赵野。”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