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世今生

乱世宛如梦 严茹玉 3406 字 2024-04-22

“是啊,小旭,你要吓死吴阿姨了,我们在你家后面的街道发现了你,已经昏迷了,怎么叫都不醒,就把你送到医院来了”李少北也急切地说道。

“小旭,胜男已经不在了,你一定要好好的啊”吴阿姨一边哭一边说,“你们说这个家是怎么了?为什么老天就是不肯放过方家呢?哎,好人没好命,可怜我们家胜男才刚刚23岁,大好时光才刚刚开始啊”说着又哭了起来。

方旭没有做声,张开手,里面紧紧握着昨天梦中白衣仙人给的药瓶,打开,却空空如也,是梦吗?还是自己真的幻觉了?抑或是?

七天后,方旭在梦中又见到了那个白衣小仙,一切疑惑就此解开。

题外话:小严近日读北朝时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有感于作者的身世家国之感,一切繁华终将湮灭,英雄终将衰老,美人终将迟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但美好应该被铭记,雁过无声,但是毕竟它经过此处。人生虽艰难,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乐观。遂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历史小说,由于故事的连贯性和情节需要,虚构了许多人物,改动了许多年份和史实,但大事基本符合历史,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顺便增加一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

01幼弟出生

北魏

魏孝文帝拓跋宏把首都由平城南迁到洛阳后,以汉化改革,说汉语,改汉制,改姓氏,学习中原文化。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他鲜卑姓氏也都改为汉姓。令鲜卑大族和汉族四大家族通婚,其中卢,崔,郑,王为汉族四个高门大姓。穆,陆等为鲜卑贵族。改革之后,四海宴清,天下承平,五谷丰登,国家也积累了很可观的财富。

魏孝明帝七年。

正值腊月,洛阳城最冷的时节,北风飒飒,一夜风雪。然而都城的陆家和卢家却都是张灯结彩,喜气冲天。陆家嫡夫人郑氏新添一子,而姨娘周氏也添了一个千金,可谓双喜临门。卢家尚书大人卢云皓也喜得麟儿,这是他第二个儿子,中年得子,其喜悦之情自不必言表。

卢家嫡女卢小宛,字玉瑶,今年七岁,生的粉妆玉砌,乖觉可爱,虽形容尚小,稚气未脱,但为人处世,却极有礼仪。十分聪颖灵秀,深得其父母宠爱。此刻卢小宛在阁楼里由两个妈妈陪着正在画画,然而此时却是画不下去的,心中十分兴奋,因为她知道,自己将有一个弟弟诞生了,这已是定数。自己来到大魏七年来,日盼夜盼,盼弟弟过来重聚,又害怕神仙再出纰漏,毕竟当初就是他出了错才让自己在那个世界被烧得面目全非,灵魂无处安放,不得已才来到这个世界的,虽说是历史上的北魏,但是对她而言,这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对这个世界的任何历史大事都不曾了解过。当初她选择家庭的时候极言一定要父严母慈,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还要兄弟姐妹齐全,如今看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是缺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就全部如己所言了。七年前在那个世界的一场大火之中自己被烧成一具焦尸,如今七年过去了,自己已经在这个世界生活的习惯了,那个世界的人和事情,仿佛几世之久,一切都暗淡而模糊了。但是唯一不忘的就是自己的弟弟,那个深情的孩子,为了自己,情愿放弃盛世中的一切,追随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以往自己没日没夜地奋进,努力,生怕自己和弟弟的人生出一点差池,又当爹又当妈,如今却全都改观,实在是不可思议。现在

现在在家里,实在是想学什么做什么都从心所欲,最开始半途而废地学一些东西时还仿佛心有惭愧,转念一想,既然人生已经安排到此,何不一切顺其自然呢,久而久之,就各种东西都杂学一点,但并不强迫本心,要知道,自己曾经也是凭借惊人毅力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的精英,中高考都是山城的状元呢。可惜现在七年了才完全掌握大魏的文字诗词。虽然如此,其父对其学东西之快已经感到叹为观止了,毕竟她的灵魂和记忆还在这个重塑的只长到七岁肉身之中,因此七岁既在都城即有才名。此刻卢小宛正抱着手炉,焦躁而又兴奋地在屋内来回踱步,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乌黑闪亮,灿若星辰,那眉头紧锁的可爱模样逗得李妈妈和张妈妈忍俊不禁,张妈妈是卢小宛的乳母,从小看着她长大,十分了解这个小主子。实在是从小就十分异于常人,机敏聪慧,又早熟体贴,最难能可贵的是十分有爱,很珍惜家人的感情。夫人生下女儿后仿佛这个家里有了润滑剂,夫妻之间的感情都更加和睦了许多。

“三小姐,生了,生了,果然是个少爷!”一个约八九岁的小丫头红袖跑进门急吼吼地喊着,跑的上气不接下气。因为生孩子是大凶的事情,家里的小姐少爷们都是不能观看的,因此小宛派红袖去守着,一旦出生,速来报告。

“太好了,我要去看看新弟弟”卢小宛告诉妈妈们一声径直跑出门去,也顾不得外面的天寒和风雪,两个妈妈不敢怠慢,赶紧抱着手炉拿着披风追了出去。

产房里新得的弟弟很可爱,新生儿都有些褶皱,卢小宛不由一惊:为何与那个世界的弟弟方旭长得毫不不相像?——虽然都很可爱。难道到这个世界之后弟弟不是像自己一样重新生长而是脱胎换骨么?心下纳罕,大抵因为自己是自然死亡的,弟弟是由神仙度到这个世界的吧?不管怎样,半个月前白衣小仙已经给我托梦,说我近日弟弟降世来寻我,且依旧是我嫡亲弟弟,姐弟缘分不会变,那准是没差了。如此看来,这个弟弟实在是越看越喜欢了。当是时,正是孝明帝七年(简称明帝),魏明帝元诩年方十三岁,由其母胡太后临朝称制。魏明弟元诩乃是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宣武帝元恪之子。初,孝文帝迁都洛阳之举,太子元恂反对,反对无效后向北叛逃,被文帝所杀。后文帝改立高贵妃所生的儿子元恪为太子,是为宣武帝。高妃生下皇子不久后被冯贵妃害死,此事在十几年后冯贵妃与人私通遭审问后才水落石出,那时她已经是皇后了,此是后话。文帝为表歉意从高家选了一个太子妃,也就是后来的小高后。然而小高后为人心狠手辣且妒忌心强,自己生过一个孩子夭折了,便再容不下别的嫔妃生孩子,但凡怀孕的嫔妃,或杀死或赶走。故此宣武帝在位十几年中,只有一个元诩皇子。元诩生母是胡贵嫔,胡氏是司徒胡国珍之女,相貌出众,明眸皓齿,仪态柔美,深得皇帝宠爱。胡氏有孕后,因前几个儿子都夭折了,故宣武帝特别保护胡贵嫔。元诩皇子出生后,宣武帝又特别择乳母养于别宫,不许高后和其他妃嫔与之见面,这样元诩才幸存下来。元诩三岁被册立为太子,六岁时宣武帝病卒,太子少傅崔光和将军刘远历经生死,费尽周折才保护胡贵嫔和皇子继位。当时高太后的哥哥高肇拥兵在外,宫廷内外十分不安。明帝年幼,不能亲政,刘远等人让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省决政务,又以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后明帝致书高肇,令其班师回朝,高阳王与刘远等人在城外伏击,射杀高肇于马下,此后,混乱一时的政局方才安定。

------题外话------

小严近日读北朝时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有感于作者的身世家国之感,一切繁华终将湮灭,英雄终将衰老,美人终将迟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但美好应该被铭记,雁过无声,但是毕竟它经过此处。人生虽艰难,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乐观。遂创作一个以此为背景的历史小说,由于故事的连贯性和情节需要,虚构了许多人物,改动了许多年份和史实,但大事基本符合历史,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顺便增加一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知识。

北魏处于南北朝时期,往前是大汉三国晋,往后是隋唐大一统,在这之间几百年,北方有柔然,北魏,前秦和慕容燕等少数名族,俗称五胡,南方是汉族宋齐梁陈,此故事发生在拓跋鲜卑所统治的北魏时期。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