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镇江伯的势力强势介入济南周边,原来济南府城内的十几万“武装平民”存在意义立马降低,如果说其中的青壮年好歹能当辅兵用的话,那么老弱妇孺中除了“妇”能用来劳军外,其余的是真的沦为徒耗粮食的“无用人口”了。庄子固这边是巴不得把所有不能打的都赶出济南城,但碍于“仁义”说不出口,所以当毛雄辉说出能接受“无用人口”的时候,庄子固是求之不得。
当然毛雄辉也有自己的打算,“无用人口”呵呵,那只能说明你们利用的不到位!老弱妇孺在需要蛮力的工作中是不如青壮,但在一些需要技巧和耐心的工作中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更何况其中的“孺”,只要在镇江伯的体制内好好培养几年,那可都是新时代的建设人才。
由于不断上涨的戒心,毛雄辉的军队并没有被允许入驻济南府城,但两道“贸易线”已经形成,一条是转移老弱妇孺到相对安全的后方,另一条是很容易理解的“白银换武备”。卖方市场的优势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就算镇江伯的要价比上次高整整一倍,庄子固和史可法也只能咬着牙认了。
在贸易进行的这几天里,正面战场上保持着诡异的平静,壕沟、矮墙和炮台越修越多,但火力交锋的力度持续减弱。然而这种平静显然只是一种假象,随着清军的几次大规模调动,五个王爷的图谋渐渐显现出来。
————分割线————
正面战场打不过对手怎么办?把对手引到对自己有利的环境猛揍之啊!以上道理是个人就懂,但如何让对手乖乖地被引出来是一门学问。
五个满清王爷显然做的很好,相比于庄子固严防死守,毛雄辉所向披靡的济南一带,青州、淄川、博兴一线则是个软档儿。而霍银、施龙的军队就在章丘附近,不揍你揍谁?
顺治三年五月二十四,一场兵力悬殊的大战在章丘城下展开,霍银、施龙、董二率领的一万人实在不是总数超过七万的清军的对手,苦战后被“吞没”,突围逃回淄川的只有三千人。
孔有德在此战中投入最多,斩获最多,狠狠地出了一口被毛贼压着打的恶气,而让恭顺王笑逐颜开的除了大批缴获的精良武备,还有彻底剿灭毛贼的战略可能——只要猛攻淄川县城,毛贼不可能不救,而济南和淄川之间并没有便捷的水路交通,所以毛贼只能走陆路,而这样一来,就有了在开阔战场上以众击寡,大破毛贼的机会。
孔有德想的很有道理,但他唯独忽视了一点——强攻淄川的难度。
如果说现在山东境内最大的城市是济南府城的话,那么最坚固的要塞只能是淄川县城了。而且这个要塞不仅仅强在防御力上,更强在设计理念上——它不是点状的,它是面状的!
每个农场都是一个坚固的据点,不付出巨大代价绝对不好拔掉,至于你完全无视那十四个农场据点直接攻击淄川县城那显然可以啊,问题是这十四个据点里的民兵可视夜以继日地偷袭你的补给线,杀戮你的斥候和稍微分散一点的兵丁,而且以淄川县城的墙壁厚度和粮食储量而言,你不围上几个月根本打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