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起,灵契大陆的天空,就永远的点缀着一百零八颗星,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清晰地看的见,其中三十六颗明亮的星辰被七十二颗稍微暗淡的星星围绕着,分布在天空四周,如同一张庞大的渔网,笼罩着整个灵契大陆,而这些星辰又被统称为兽神星。
而这一百零八颗兽神星又被划分为三十六天罡星与七十二地煞星,每一颗兽神星都代表着一种曾经大陆上的最顶尖的契兽,从而便有了天兽榜和地兽榜。传说天兽上面还有更强大的神兽,但是具体有些什么,书中上也没有说,而解京也懒得去研究,因为这离他太过遥远了。
而大陆上的武者,可以通过自身血脉中蕴含着那一丝与生俱来“契血”,与天上的兽神星形成共鸣,签下共生契约,再以“契血”聚成兽魂,继承兽神星所属契兽的天赋神通,契者与兽神星共鸣并签订契约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大陆上称之为灵契,而成功签下共生契约后也还需一个以契血形成契约兽的本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之为聚魂。
所谓的共生契约,就是人亡魂消散,魂散人必亡,这里的魂就是契魂,而契魂越强大,反馈给武者的契之力就越强,而武者,则通过炼化天地中生成的星气培养契魂,使得契魂变得强大,再通过契魂反馈的契之力进行战斗。
而大陆上,武者的实力也会按照契魂的强弱划分为:契童、契侍、契师、契贤、契王、契皇、契帝、契圣、兽神九个等级。
“契血”的多寡,决定武者契魂的强弱,契约越强大的契兽,聚魂时所需的“契血”就要越多,而如果某个人曾经契约过某种强大的天兽,那么他后代的血脉就会流淌着此天兽的“契血”,从而更容易与该兽星形成共鸣,但并不是说形成共鸣就能聚魂,这还需要考虑自身“契血”是否足够聚魂,如果聚魂失败,那就意味着“契血”会再次变得更少,下次聚魂更加艰难。
契约天罡星的武者称之为“契天”武者,而契约地煞星的称之为“契地”武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同阶的契天武者比契地武者更强;因为天罡契兽先天比地煞契兽强大,这就是先天的优势。
但并不是说每一个武者都能与天上的兽神星形成共鸣,那些无法与兽神星形成共鸣的武者,只能以凡间的契兽为灵契,这就叫做“契凡”,而这些“契凡”武者,即便是得到大机缘,终身成就达到契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除非能抛弃人身,完完全全的契兽化,这样就能突破血脉的枷锁,但是为了实力,能把自己变成真正契兽的武者少之又少,更何况彻底契兽化哪有那么容易,天道循环,强行改变规则这是犯大忌,得遭天谴,需渡过三灾六劫方可成功,而这过程中如稍有不慎,就会落个魂飞魄散或神智湮灭的下场,从此彻头彻尾的变成一只毫无灵智的契兽。而这种苛刻的条件,也绝了无数契凡武者的路。
书中还描述了很多关于灵契大陆的事物,其中就提到过解京刚刚出生时睡过的“床”,此物名为“乾坤篮”。而关于此物,则要从归天祭处说起,相传,归天祭之后,天地的仙气仿佛一夜之间被抽走十之,剩余的仙气根本不足以修炼之用,要知道,那时候的北斗界虽然遭受过大劫,但是存活下来的不仅仅只有人类,还有各种庞然大物的契兽,在没有足够的仙气支持下,人类越来越弱,根本无法与这些庞然大物相抗衡,在人类频临灭绝之际,前贤们只能另辟蹊径,寻找新的修炼体系,为了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不惜以自身或者婴儿为试验品。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番研究后发现,归天祭后,新生的婴儿不知为何体内会附带着一丝和自身鲜血格格不入的血液,而这一丝血液竟然能与天上的兽神星产生共鸣,并能与天上的兽神星签下共生契约,这种现象让前贤们看到了另外一条令人类变强的道路。他们称这一丝血液为“契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