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遥远的刀声 鹰在枝头 1333 字 2024-05-17

山高林密的原始森林中,有两个人在慢慢择路而行。

“刷——”“哗——”

树枝被分开的声音不时传来,使山林更加幽静、阴森。

一个是八十开外的光头和尚,一个是二八娇龄的长发少女。

他们就是云山大师和玲儿姑娘。

玲儿吃了云山大师的续命丹,又经大师活血疗伤,精神见佳,粉面微红,不知是走累发热之故,还是少女特有风采,特别诱人。

正巧,云山大师此次下山是前往蜀中三峡霞山,为好友霞山道长一年一度的生日聚会而去赴宴的。

赴宴,其实只有他们两个人宴饮。

云山大师已去过三十次了,这是第三十一次。

他没料到这一次,就在他自己所隐居的云山山中遇到了玲儿姑娘,而且是从虎口中救下的。

南岭山中本没有路。

这南岭与霞山相距何止千里,云山大师本打算施展绝项轻功登云步赶去的,因为距霞山道长的生日仅一个月了。

却偏偏多了玲儿姑娘,一个完全不懂武功的姑娘。

将玲儿护送到她亲戚家中,山高路远,老友寿期已近,确也无法兼顾两头。他本想将玲儿安置在自己草庐中,但念及山中多兽,自己此去或有数月方回,料玲儿难以活命。

如果找一农户寄住下来,但这南岭深处荒无人烟,哪里能见到平常人家!

所以,玲儿只能跟着他。

男女授受不亲,既不便背,更不能抱。

于是便只有走,慢慢地走。

看来,霞山道长只有孤身一人品尝自己的生日喜宴了。

老少俩在这不见天日的林中走了三天,路是不会借的。

确切地说,方向不会错。树木当阳处枝长叶茂,背阳处枝叶略少,且西北方的枝叶微微偏向东南面生长。同时,从树的年轮也能辨明方向,折断树干,东南面年轮较西北面稀疏。

这是森林中特有的辨向法。

林中不缺食,原始森林中的果子四季有的是。

但他们不能吃荤。

想吃荤就得打小兽。这不成问题,山中小兽也多的是,几乎步步可见。

但打的小兽必须烤着吃,要烤吃就得生火。

生火就会引来大兽。

阴暗的林中陡然有一处火光,足以引起虎豹等大兽的好奇心。

人是好奇的。虎豹也是动物,自然也好奇。

云山大师倒不怕好奇的野兽,但多了个玲儿。

所以他不愿惹麻烦。

不惹麻烦的人,一定是聪明人,因为这既可省事又可省力。

但还是有麻烦。

有了女人在身边,就永远不会寂寞。因为女人本身就是最耐不住寂寞的。

玲儿是女人,同样耐不住寂寞。

一路上,玲儿如小雀子一样叽叽喳喳个不停。云山大师倒很喜欢听她的声音,因为这小雀声悦耳,且天真得可爱。

有一点却真的难住了云山大师。

这玲儿娇憨嫩体,不时喊累呼痛,要牵要背,令云山大师哭笑不得,十分为难,而又无可奈何。

但有了玲儿,云山大师似乎感到自己年轻了许多,自己的心也似乎慢慢热乎起来。

他让玲儿戴上头巾,以免被林中杂乱树枝缠住头发,有时,他拉着玲儿柔嫩无骨的手穿行于这实在没有路的林中。

林中的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偶尔,他的脑中忽地闪过这样的念头——

要是自己有一个象玲儿这样的小孙女该多好啊。

翻过了一座山,玲儿的性子又犯了。或许,她真的累得不行了,汗流满面,一绺秀发紧紧贴在额头上。

这里的树林更高大些,下面的枝条少了,地上除了浅浅的小草与青苔外,别无他物。

这里应该是较安全的。云山大师总算松了口气。

玲儿正待取闹,只听得“呼”的一声,头上一轻,吓得“啊”的一声尖叫。

云山大师悚然回头,只见玲儿旁的一颗老枯树上站着一只老猴,正拿着玲儿的头巾往自己的头上戴去。周围树上黑压压地站满着大猴小猴,滴溜溜的眼珠望着他们。

云山知道不能得罪这些猴子们。

得罪了猴子的人恐怕会寝食不安,因为它们俗名“山老爷”,南方人都知道它们的厉害。

它们的厉害不是吃人,而是捉弄人,捉弄得你疑神疑鬼,只到有一天你受尽恐怖的折磨,惊吓而死,然后,它们就会把你的尸骨埋了,装模作样地哭几声,扬长而去。

它们虽无虎豹子可怕,但一定比虎豹难惹。

云山大师心中暗叫一声“苦也”,脸上反而笑了起来。

说时迟,那时快,云山大师不及细想,伸出右手,一把捉住玲儿的腰带,玲儿一时懵了,“啊”的一声未出,身子一轻,已到了大师的背上。

云山大师拔腿就走。

他不能不急,按这种速度走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到达三峡!

他只有把玲儿送到安全的地方,哪怕是涉千山万水,否则,他坚信他会短命十年!

人世间就是这样,很多事情本是急不来的,但又不能不急。这是一种精神折磨,让人短寿。

要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短寿,方法太多了。

最文明最优雅的方法是让他去急,让他不得不急,让他无可奈何地急。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方法常常在有意无意中灵验了。

云山大师不愿短寿,但他不能不急。

这真是走进了是非之地,遇到了是非之人,摊上了是非之事。

云山大师一闪身,从树缝中滑了出去,眨眼间,人已在数丈开外,玲儿就觉耳边风声呼呼,两眼一花,似有千万颗树朝自己猛扑过来,不由“啊”的一声惊呼,身子往后一仰,差点从云山大师背上摔下来。

云山只得缓下步来,心中将“阿弥陀佛”念过数遍,扭头对玲儿说:“玲儿受惊了,老纳慢行便是。”

玲儿粉面泛白,半晌缓过神来,说道:“玲儿成为大师累赘了。大师放下玲儿吧,让玲儿自己走。”

“姑娘不必下来,老纳背着玲儿,还是可以加快不少行程的。”

又走了十数丈,猛听后面“吱——!”的一声尖叫。

云山大师嚯地停住脚步,转过身来,只见刚才那老猴戴着刚从玲儿头上摘去的花巾,背上背着一只小猴,摇摇晃晃地跟在后面。

老猴见云山大师停止,它也停住,两只猴眼滴溜溜地盯着云山大师二人转。背上那只小猴,一边招呼别的猴子,一边朝着玲儿呲牙裂嘴扮鬼脸。

玲儿不由得大笑起来,几乎笑得喘不过气来。

云山大师也被逗乐了,他笑容可掬,转身就走。

于是,树上的大猴小猴全都跳将下来,你背我一段路,我背你一段路,跟在云山大师二人后面,叽叽吱吱。一时只见数千猴头晃动,吵吵嚷嚷,向前开去。

那只老猴欢叫声声,跃到云山大师前面,大摇大摆地开路。

背上的小猴早已和玲儿闹在一起,互相投递野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