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看破了她的小伎俩,却并不说破,目光里有的,只是纵容。
“在你眼里,我真的那么好吗?”这堂课,贝七夕哪有心思听讲,耳边盘旋的都是刚才贝聿铭在国旗下的发言。
她在本子上悄悄写下,递给他看。
贝聿铭一目十行地扫过,“谁说说的是你?”
“那你说的时候一直偷瞄我做什么!你可是在国旗下说的,你敢以国家的名义发誓吗?”贝七夕重新将本子递给他。
贝聿铭看了,唇角微微扯出一个淡淡的弧度。他没有回答,算是默认。
贝七夕又写了一句:“方才你给的美好,此刻仍余音袅袅。”
贝聿铭回了一句:“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
贝七夕觉得这句话很熟悉,后才想起,那是周杰伦《发如雪》里的歌词,以前从不曾仔细体味过这句话的含义,如今看贝聿铭写出来,贝七夕只觉得今天天气真好,阳光温暖,微风不燥。
“你们别以为自己是实验班的学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你们都应该向贝聿铭和贝七夕两位同学好好学习,他们的物理成绩如今在我们班上算是最好的两位,却还一直在做笔记……”
物理老师突如其来的一番表扬,让贝七夕心虚不已。
她哪里是在做笔记,而是跟贝聿铭传纸条说悄悄话罢了。
只是没想到竟然会有同学当真,下了课之后便跑了过来,“贝七夕,你能把你的物理物笔记本借我看看吗?”
那是她跟贝聿铭的秘密,自然不能给外人看,贝七夕不假思索地回绝。
虽然被人说小气,为人诟病,但贝七夕从来就不会在乎别人的言语和目光。
反而她跟贝聿铭之间从此形成了这样传话的习惯。
后来这本本子被贝七夕小心收藏,在她那些暗淡的时光里给了她一些念想。
回到实验教室的时候,他们险些迟到。
岳瓣看到贝七夕的脸色不对劲,还特地跑了过来表达关心,“你是不是不舒服?脸色怎么那么红?”
贝七夕尴尬地拿余光悄然略过贝聿铭的面庞,心虚地敷衍,“我……没事,就是器材室太热了,太热了……”
贝聿铭说的“下次”很快就到来了。
没过几天,物理竞赛的成绩也出来了。贝聿铭毫无悬念地拿了一等奖。而贝七夕也让众人惊艳了一把,获得了一个三等奖。
翌日,二人站在国旗台接受学校奖励、发表感言。
贝七夕还是很激动的。她梦寐以求的场景终于发生了。她终于和贝聿铭站在了一起,接受万众目光的洗礼。
贝七夕颇有自知之明,深知大家不想听自己说太多废话,所以很简单地讲了几句冠冕堂皇的话。
“贝聿铭同学,这次你可要多说点。”校长很贴心地替大家请愿,然后小声地补充了一句,“动员一下大家的学习激情。”
贝聿铭心领神会地给了校长一个坚定的眼神。
校长深感欣慰,退后一步。
这一次,贝聿铭的确说了很多,掏心掏肺。从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谈到如何劳逸结合,让学习事半功倍,从分享自己爱看的书、涉猎的知识领域,谈到自己喜欢的英雄和偶像,似乎他说的并不是即兴获奖感言,而是一场精心准备许久的演讲。
其实,不论他说些什么,大家都会给他捧场。但他如此开诚布公,更是让大家感激涕零。他们终于知道,原来贝聿铭是这样学习的,原来贝聿铭喜欢看这些书,喜欢这样有风骨的人。
“最后,我要说的是感谢。我要感谢一个人,谢谢她陪伴我许久,谢谢她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谢谢她知我冷暖,懂我悲欢,谢谢她像从天而降的彩虹般出现,总以为平生寂寂,现在才知道人生还有另一种景象,万木争荣,日月生辉……”
大家都以为贝聿铭说的人是赫嘉拉,对她羡慕不已。
也只有贝聿铭才有这样的特权,如此招摇过市地告白,犯规操作,校领导却置若罔闻。
然而赫嘉拉心里的惆怅却无人能懂,她只能自己咽下悲伤。因为她知道贝聿铭的这番话,并不是说给她听的。
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贝聿铭的余光末梢从未走远,就落在身侧的地方。
贝七夕听得有点不好意思,贝聿铭太抬举她了,自己哪有他说的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