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养的羊多,吃羊肉的时间也多。这会儿,大概是厨房里煮羊肉的锅盖揭开了,浓郁馋人的肉香从厨房那边飘过来,不容分说地刺激着大家的嗅觉,诱得饭桌上的人止不住地咽口水,我旁边的简秘书不知道怎么受到了刺激,竟然打出了响亮的喷嚏。大家都笑了,和简秘书开启了小玩笑。说简秘书一定是闻到了羊肉味,嘴里在馋了。
肉香的诱惑太大了,羊肉汤还没有端上桌来,我的肚子也咕咕叫了两声,恨不得早一点把这香喷喷的羊肉汤给送到桌上,也好让我们品尝一下铜坝子乡下的羊肉。
没来这铜坝子乡的时候,早就听说过,这铜坝子乡的羊肉可是一绝。这里的生意人,都把生意做到了岭南和平南这样的大都市。铜坝子羊肉汤,已经成为我们东平省的一个品牌。
在吃饭问题上,我从来就没有什么讲究,一向都提倡简朴。我到基层视察工作也是一样,不喜欢下面的基层领导大鱼大肉的款待着。我更在乎的,是一种吃饭的热情和感觉,特别是看到基层领导们的工作做得突出了,就是给我端上一盆白菜汤上来,我也会吃得津津有味。
从邓洪波当市长,到后面当了市委书记之后,多次在会议上面提出反对利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并且,有一段时间还搞出一个什么接待标准出来。当然,不少官员还是大吃大喝惯了,这“四菜一汤”的接待标准根本就无法实施下去。
没过一月,这标准就形同虚设,但经过这么一整顿,大吃小喝的现象倒也减少了不少。
“宋县长,我们这地方也没什么好吃的,招待上级领导,只是一菜一汤,希望宋县长和各位领导能够喜欢我们这样的款待方式。”
当一盆香喷喷的羊肉汤送上来之后,乡党委黄书记这么介绍着。
乡党委黄书记说的一菜一汤,菜是一道纯粹的火爆羊肉,汤便是大盆的羊肉汤。然后,让招待所的服务员提了一大瓶黄酒过来。
这一顿饭算下来,价格实惠,但却符合我们的胃口,很有乡村气息的风韵,味道也是特别香浓。在大城市里,就算是去吃铜坝子的羊肉汤,也不能吃到这种原滋原味的味道。
再看那一溜红砖高瓦、窗明几净的大瓦房和院子里停放的一辆“东风”牌小货车,老雷说,这辆小货车,就是他们家养牛赚钱来买的,买给儿子搞运输。
我就跟老雷开玩笑说,你养本地的土肉牛都发大了,要是养了大奶牛,还不知道发成啥了。老雷就笑呵呵的,乐得合不上嘴。说,托县长的口福,我们还想把规模扩大呢,明年准备养十头牛,五十只羊。
我说,很好啊,鼓励你们这样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致富。有什么困难,我们县政府会尽力的来帮大家想办法。
查看完毕,大家到镇政府听取汇报,进入会议室,桌上早摆放好了中华香烟、各式水果和瓜子、炉馍、月饼等茶点,其中仅茶叶也有红茶、绿茶、普洱茶几种,我不动声色但从心里感到满意。因为摆放这些东西就体现了镇领导对我的尊重程度。
招呼大家喝上茶水后,镇党委书记清了嗓子拿起了汇报的架势。在乡镇里党委书记历来是集党务、政务一把手的角色,来了县长、副县长,主任等这些上级的重要领导,工作汇报之类出头露面的事自然是党委书记该做的。书记的汇报基调、口气和具体的工作安排步骤等,和上一次副县长给我汇报当发展三龙镇养殖业的汇报大同小异,从准备养牛的这些饲养户信心百倍入手,分为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讲了不少,到结尾时也是惯例,书记一脸诚恳地提出要求,请宋县长考虑可否把未来的畜牧业加工厂修建到镇里,实在不行的话,县上也要多给镇里安排几个养牛指标,三龙镇保证把牛羊养好,给全县的农民群众做好示范和表率,将三龙镇发展成为云岭县的第一大养殖镇。
听了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汇报,我很高兴,他们能够把握好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势,知道三龙镇的百姓们已经形成了养牛养羊的习惯。接下来的工作,是要扩大这里的养殖规模,做到畜牧业成为三龙镇真正的一个产业。
座谈完毕,镇党委书记邀请我在他们镇上吃午饭,我婉言谢绝了三龙镇领导的挽留,挺着肚子说你们的工作不错,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现在,我们还要抓紧时间,到后面的铜坝子乡看个究竟。三龙镇领导深知我的时间宝贵,客套了几句也就不再强留,依然按照惯例给每辆车上放了几条风干的羊腿子,镇上的车又继续在前面开道,拐了几个大弯把领导们送到与铜坝子乡交界的公路上,交接给早等候在那边的乡党委黄书记和赵乡长。
对于边界上迎来送往这一套,以前给邓洪波当秘书的时候,领导们的这种浪费时间的规矩有点看不惯,私下里在下面发点感叹。自己做了县长并参加过几次边界迎接省市领导的活动后,看法逐渐有了变化,官场就是这规矩,不是我一个人能够改变得了,就必须得学会去适应这种场合。看到那些被迎接的领导,面对迎来送往的举动,嘴里说着“下不为例”但都是满脸的和蔼可亲,一副笑呵呵的神情。从他们的笑容里,我渐渐的习惯了,也从这种规矩中感悟到作为礼仪之邦这种礼仪存在的必要性。之后,我在部下面前也把自己真正的装成了领导,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学习起上级领导的样子,嘴里不住地批评下级搞迎来送往这一套庸俗的东西,心眼里感到这样的做法十分熨帖,能彰显出一个人的地位和权力,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铜坝子乡在云岭县最东部,属于深山老林区,交通极其不方便。我们的车一路的颠簸,屁股都摇痛了,但一路上的风景还不错。
大概因为这一带偏僻的缘故,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出了众多级别很高的老干部,其数量之多,官衔之大,这种任务在东平省都没有好几个。因为如此,穷乡僻壤的铜坝子乡在岭南地区赫赫有名,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将军乡”。该乡到现在总人口才一万多人,老干部的比例不少。光是将军级别的就有好几个,更别说一般的团长、连长之类的军职。
我们的车队一行进入铜坝子乡地界后,看时间已过晌午,就听从党委书记的建议,先吃饭、后进村。在半途吃了一点小吃,小小的休息了一会儿,车队又扬起尘土一阵疾驶,到乡政府大院已是下午一点。
这铜坝子乡,还是我当县长之后,第一次来这地方视察工作。由于交通不便,这里的经济比较落后。加上这地方是有名的‘将军乡’很受省级领导的重视。在这个地方当书记的人,开展工作都十分的困难,生怕得罪了这些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