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北靖王妃突然出声,语气听不出来情绪。

师心鸾默认。

北靖王妃轻叹一声,眼神有些飘远。

“长信是个苦命的孩子,难免敏感多疑,心思重。小时候还保留着几分纯善,毕竟年少。但腿伤不愈以至不良于行,实在对他的打击太大,再加上荣秋的死,让他失去了对这人世间最后的温暖,所以才变成如今这般阴暗的性子。”

她神情几多感慨,悲悯,怜惜,怅然,无奈。

“他虽城府深沉,却不是嗜血残暴之人。他记仇,也记恩。当初我曾救过他,所以即便他和子瑜幼时多有龃龉,也不至于不死不休的地步,更不会迁怒于你。当年那桩泼天冤案,我只以为是皇上忌惮,萧家筹谋。可如今他既这般调查于你,看来也是当年局中人。”

苦涩染上眉梢,北靖王妃语气多了些萧索的味道。

“那时他才只有七岁,一个七岁的孩子…哪怕生于天家,必寻常的孩子早熟的皇子公主们,在七岁的年纪,也还未褪去童真。子瑜怀远他们几个,甚至只知道整天贪玩捉弄先生争强好胜。他却已能揣测帝王心,并过早的双手染血…到底是身世坎坷让他幼小的心灵阴暗蒙尘,还是因为生在天家,生来凉薄?”

师心鸾不语。

对于北靖王妃而言,当年那个在行宫里生生目睹亲生母亲被人用梳洗之刑折磨而死的两岁孩子是可怜的,而那个让他不幸的人,是她的亲妹妹。所以,她对那个孩子伸出了援助之手,心疼怜惜并且心生愧疚。

然而命运的齿轮和人性的多变永远不可预测。

血火般的经历让那个不到两岁的孩子过早懂得了恨,过早的成熟,也因此扭曲了心性。

或许那些年了,这个善良的女子试图弥补感化他,但那样的疼痛和仇恨早已深入骨髓。

从此,便麻木了心肠。

到得今日这般地步,北靖王妃心中…不好受吧。

她没有试图安慰,这个时候任何的宽慰之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罢了。”

北靖王妃雾蒙蒙的眼神渐渐清明,她已恢复冷静,“心鸾,你的苦心我明白。但有些事既存在,就不可能永远不为人所知。你身上流着朝氏的血,总有一天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无论谁想要翻案,必是敬重国师亦或者受其恩惠之人,总会有私心牵扯。悠悠众口,史笔如刀,都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既如此,何不顺其自然?”

一夜无眠的师心鸾起了个大早,她精神不太好,脸上显而易见的疲惫,还有黑眼圈儿。

让紫霜给她微施粉黛,稍稍遮掩,然后就带着两个丫鬟去了浣月居。

北靖王妃也起来了,正准备用早膳,看见她来了,只当她是挂念女儿,笑着让她坐下一起用早膳。

“娇娇还没起,我见她睡得香,没忍心叫醒她。”

“这个时辰了还没醒,定是昨晚又闹了,母妃没睡好吧?”

师心鸾天天照顾女儿,哪能不知道娇娇的脾气?半夜醒来就的哭着要抱抱,还得陪着她一起玩儿。娇娇喜欢玩儿珠子,师心鸾又怕她不小心给吞入肚子,必得时时刻刻眼睛都不眨的盯着。没办法,不给玩儿娇娇就哭。

哭了两次,师心鸾就心软了。

说到底,娇娇的坏脾气,都是她宠出来的。

她眼神微微歉疚,北靖王妃却不以为意。

“小孩子嘛,会哭会闹才正常。子瑜小时候,比娇娇还会闹腾呢。一岁多点就去后花园里爬假山,险些摔下来。”

师心鸾跟着笑。

娇娇估计长大了也顽皮。

北靖王妃又看向她,“脸色怎么这么差?昨晚没睡么?”

师心鸾原本在喝粥,闻言放下汤匙,敛了神色,道:“母妃,有件事,我想来想去,还是应该告诉您。”

北靖王妃目光一闪,平静的屏退左右。

屋子里只剩下了婆媳两人。

师心鸾沉默着,似乎在斟酌该如何开口,北靖王妃也不催她,神情里没有半分不耐。

半晌,师心鸾轻轻道:“我母亲,是朝氏遗孤。”

北靖王妃微微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