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心云坐在她旁边,将她眼中愤怒看得真切,心中却更多了些不安。
她总觉得,师心怡这次回来,目的不纯。
不由自主的,她担忧的目光便落在了师心鸾身上,师心鸾接收到她传递的讯息,只是微微一笑。
“三妹这是说的什么话?咱们都是姐妹,同宗同源,就算有什么误会,也都是过去的事,哪有什么隔夜仇?”
话虽如此,她却并不接那茶,而是对乐槐吩咐道:“乐槐,扶三小姐起来。”
“是。”
乐槐接收到她目光,瞬间心领神会,大步走到堂中央。
原本坐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师良却突然抬头,起身走到正中央,一个长揖到地,“三妹从前犯下许多过错,祖母宽厚,二叔和长姐仁慈,才允她重回家门。平彦在这里,代三妹谢过祖母二叔和长姐。日后一定对她多加管教督促,必不让她再重蹈覆辙。”
老夫人含笑点头。
“你是兄长,应该的。”
师良颔首,起身的时候顺便将师心怡扶了起来,一抬手将她手中捧着的热茶放到丫鬟托着的托盘上,又对师心鸾欠了欠身,才重新坐了回去。
师心鸾看他这番行云流水大方得体的举动,突然就笑了。
老夫人能重新接纳师心怡,只怕师良在其中下了不少功夫吧。否则单凭师心怡从前害得前秦王妃流产这一件事,就足够师心怡在庄子上住一辈子的了。
这个师良,果然不简单呢。
娇娇坐在娘亲腿上,小小的她不懂大人们的算计,只是一脸好奇的瞅着师心怡,像是在打量。然后小嘴一瘪,很嫌弃的样子,回过头看华光流彩的娘亲,又咧嘴呵呵的笑,颇有几分自得的味道。
一场小风波就这么过去了。
长孙女难得回来一趟,姐妹们好容易又凑在一起,老夫人便发了话,让众人散了。
刚走出寿安堂,师心彤就忍不住道:“姐姐,祖母糊涂,难道你也信她是真心悔过么?哼,我敢打赌,她那样肯定是装的。这次回来,不定安的什么心。”
“四妹。”
师心云悄悄扯她衣袖,目光自她身后掠过。
师心彤抬头望过去,只见师良和师心怡并肩而行,正缓缓走来。
除夕之夜,满城烟火。
娇娇第一次见,好奇又惊喜,趴在窗沿上仰头去看。烟花散开,她便笑,笑得口水横流。
师心鸾边护着她以免她从床上跌下,边用帕子给她擦口水。
才停了雪,外面太冷,师心鸾怕冻着女儿,便没抱她出去,只让人将娇娇单独的小床移到了窗边,方便她欣赏窗外风景。
娇娇七个月大了,已经开始长牙齿,有时候会捧个点心咬,咬得满嘴都是碎屑,还乐呵呵的笑。有时看见师心鸾梳妆,便在一旁指手画脚,非要她娘亲戴她挑选的簪子。
小丫头眼光倒是挺好,挑出来的簪花头饰,无论做工还是质地,都属上乘。就是太过华丽,有些招眼。师心鸾出门的时候还是会精心装扮一番的,但平时在府中就不那么讲究了,穿着也比较素雅,一般不会佩戴太亮眼的饰品。娇娇却不乐意,给她挑完簪子不够,还要给她挑衣裳。
毫无疑问,都是些奢华而贵气的衣裳。
师心鸾哭笑不得,对上女儿兴奋雀跃的眸子,只好认命去换了。
她容貌本就生得极美,气质又偏清冷,那些高贵的金红深紫,于其他人而言或许显得有些俗气。但她完全压得住那般的富丽堂皇,更添丽色。
娇娇看着美美的娘亲,笑得合不拢嘴。
女儿高兴,师心鸾也高兴。
除夕夜,她抱着女儿去浣月居与婆婆一起吃团年饭。府中就两个主子,加上一个娇娇,也才三个,围着一大桌菜,实在有些寂寞。北靖王妃便让随侍的丫鬟们跟着一起上桌吃饭。
人多了,却依旧没有过年那份热闹。
丫鬟们太拘谨。
师心鸾想去去年除夕,也是这般漫天烟火,院子里积了厚厚一层雪,几个小丫头围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晚上一家人围着吃饺子,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最重要的是,当时楚央陪在她身边。
如今,依旧是同样的烟火,同样的团年饭,同样吃饺子堆雪人,却总觉得有些遗憾。好在,有女儿陪伴。
娇娇出生后不到七天,楚央便离京。如今娇娇已有七个月,也早把亲爹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哪里懂她娘的相似惆怅?仰着脖子看廊下红灯笼光晕朦胧,夜空中炸开的烟花灿如白昼。
只是烟火再好看,也抵不住困意上涌。
几次哈欠过后,小丫头趴在娘亲怀里,睡了。
师心鸾将女儿抱回床上,给她盖好被子,自己却是一夜无眠。
千里之外,她牵挂的那个人,同样在偏僻小城万家灯火中,彻夜难眠。
北靖王妃虽然不常与京城贵妇们来往,但年后必要的应酬和走动,还是少不了的,倒是忙了好些时日。作为儿媳妇的师心鸾,自然要跟着在一边帮忙。直到初六,才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