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娘娘得知此事,倒是挺高兴,还召见了临潼郑氏。当时我就在仁明殿,皇后的表情,看起来似乎不太满意,但也没说什么。”
贤王妃说到此住了口,垂眸饮茶。
师心鸾心下了然。
早些年宫越闹着非‘她’不娶,正妃空置多年。后来她嫁给楚央,京城还有许多流言蜚语。直到前段时间皇上为他选太子妃,那桩‘旧事’自然不可避免的又被翻了出来。
听贤王妃的意思,皇后现在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心只愿女儿婚姻美满幸福安康。一边担心宫越走不出对她的‘苦恋’,一边又担心他为尽孝道,娶个不合心意的女子为妻,苦了后半生。
师心鸾是没见过郑含瑛,却听说过。出身大家,举止优雅言谈大方,可谓世家之女的典范。听那意思,似乎与从前的那个师心鸾差不多。
皇后该不会以为宫越爱而不得所以退而求其次选了个和‘她’差不多的女人做替身吧?
摇摇头,算了,怎么想都是那对母子的事,与她无干。只要宫越别有事没事就对她的来历感到好奇就行,她可懒得去应付。
当日楚央下朝后,师心鸾将从贤王妃那里打探出来的消息告诉了楚央,末了叹息一声。
“其实我挺佩服她的。这么久了,以皇上多疑的性格,竟还对她如此信任,奇迹啊。”
楚央则道:“她很了解皇上。”
“嗯?”师心鸾问,“怎么说?”
“一个身份不高无子,只靠盛宠而生存于后宫的女人没有野心很正常。但如果有了皇子,还无欲无求,在皇上眼里,就不正常了。”楚央嘴角淡淡嘲讽,“皇上年纪越大,疑心越重。德妃入宫两年,一直盛宠优渥,皇后失权,她又得人心,怎么可能真正与世无争?她动了,皇上才放心。在皇上眼里,只要在他控制范围内的野心,都不算野心。”
师心鸾似笑非笑,“皇上如今是把平衡朝局的帝王之术,用在后宫了。皇后势弱,皇贵妃掌权太久,他如今又病了,所以不放心。德妃嘛,又与娘家关系不那么好,给她后宫权柄,对前朝不会有任何影响。”
“没错。”
楚央漫不经心道:“但也证明,他开始提防德妃了。”
皇贵妃掌管凤印多时,一直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有过纰漏。中秋佳节,宫中家宴未散,后宫竟然走水,怎能不让皇上震怒?但这责罚,未免过于重了些。
师心鸾绝不信这是意外。
“是她做的?”
她第一个怀疑的,便是朝凤。
皇后俨然已是傀儡,皇贵妃又被斥责削权。这管辖六宫的权利,毫无疑问会落到最得圣心的德妃手中。
朝凤入宫近两年,一直荣宠不衰,却低调做人,不争不夺。如今一出手,便是后宫大权。接下来,又该如何做?扶持自己的孩子?不,应该还不到时机。十皇子如今还不到一岁,一个奶娃娃,根本没有夺嫡的资格。朝凤便是有此打算,也得耐心等待。最起码,得等到宫墨和宫越两虎相争,两败俱伤之时。
“这种事,她不会亲自动手。”
楚央看向皇城的方向,眼神意味深长。
“借刀杀人。”
师心鸾略一思索,“你是说…丽贵人?”
后宫走水,唯有丽贵人一人受伤。若是她自己放火,演了场苦肉计,既掩盖了真相,也能让皇上龙颜大怒,一举两得。
八公主的婚事,将德妃和丽贵人捆绑在一条线上,丽贵人听从德妃差遣,也在情理之中。
后宫走水,自然要彻查。可既是有所预谋,又岂会查出真相?结果不过就是杀两个替罪羔羊,此事也就平息了事。六宫大权,果然落到了德妃身上。皇上还为了安抚受伤的丽贵人,特晋其为丽妃,连升三级。这在后宫之中,也是稍有的。
不过丽妃是宫中老人了,膝下又无子,位份升得再高,也就那么回事,掀不起多大风浪。
只是这样一来,丽妃和德妃的关系,便更亲密了。
德妃一掌权,后宫消息就封闭了,就连楚央安插在宫中的探子,也查不出什么有用的消息。
他是外臣,又不能入内宫,想要亲自查探也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