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和石韬去荆州学习没跑了,诸葛亮以后结交也不见得能让他们投奔自家。三人都是文士,自然要促膝长谈一番,陈到和管亥一块切磋,也让管亥见见世面。陈家旁支也不能小视。诸葛斌三人来到偏听‘’元直,广元,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徐庶也不知道怎么办,历史上192年,俩人去荆州避兵祸,机缘巧合下才弃武从文。现在还差一年。主要是徐庶没发现自己的智慧潜力,需要伯乐指引。诸葛斌不认为自己是伯乐,只要把他忽悠到荆州就行了,那里伯乐多着呢。徐庶至孝之人‘’吾欲接回母亲,在此暂避‘’诸葛斌知道徐庶为人‘’元直不必亲去,由叔至,子渊二人轻装前去即可,吾等暂且在此等候‘’徐庶也没反对,风声没过,不能着急。石韬,孤家寡人,没什么目标。诸葛斌没打算放过他俩‘’既然二位无甚安排,待伯母到来,何不同吾,前往荆州?荆州人杰地灵,能人辈出,听闻刘景生开设学宫,黄家主乃天下名士,庞德公,水镜先生亦客居荆襄。如此良机,岂有错过自理?‘’
石韬倒是想得开,颍川学不成,荆州一样能学,没什么不妥。徐庶在那发呆也不说话,他寒门出身,父亲早去,母亲教他做人的道理,年轻好动,不识做人的学问,喜好侠义之士,学得三招两式。要说后世穷文富武,汉朝文武都要富,学文更甚之。对寒门来说,名士收徒,徒以师荣,师以徒荣。这就是可遇不可求。真正的名士看人是很准的,说着玄乎,但很现实,基本上就是一台计算机,逻辑推理。竹简记录言简意赅,全靠揣摩。学问珍贵,精通才叫会。才有技进乎道的说法。像徐庶这种武不成文不就,完全是没有任何根基的结果,直接长歪了。张绣,关二哥,张飞,都是例子,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凡意志坚定之辈成就都不差。徐庶的意志名传千古,说不献策就不献策。半路出家,智慧可进当世前十,可见勤奋。这就是紫霄宫中3000客,有大智慧,有大毅力的有之缘人。时间不长徐庶便想通了,其实对于他来说,无所谓文武,缺少的只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一名伯乐,一位名师。目光坚定的看着诸葛斌‘’多谢文华点醒,吾浑浑噩噩17载,如今既然脱困而出,定要一飞冲天,让世人知我徐元直威名‘’‘’好,哈哈哈哈,不愧是元直,斌祝早日成才,一鸣惊人,到时一定要来琅琊助我横扫八方,四海宾服。利令智昏,吾岂能让如此目光短浅之辈兵祸中原,夷吾华夏,广元定要同来‘’说道这诸葛斌的声音变冷,像是命令两人,诸葛斌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失礼。
两人却从诸葛斌的话中听出了别的意思,诸葛斌想改朝换代,不把天下诸侯放眼里,有责备的意思,或者说他太狂妄自大。有外敌,对中原不看好。徐庶虽然聪慧对大势却一知半解,石韬主动开口‘’不知文华何意‘’
诸葛斌没打算告诉两人太多。诸葛斌对外族没有什么看法,但是出身对他影响很大,前世的眼中只有敌人和自己人。异星人才是外族,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这一世自己是真正的活着,不再是战争的工具。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徐庶差不多,脱困了没人管了,一切为了自由,真正的自由。醒来不久他就知道,这是不用规划的世界,但是被年龄限制了,他不喜欢限制,现在心情释放,浪子归家,脚下的土地都是自己家,虽然离家远着呢。在自己家乱来的人当热都是敌人。
诸葛斌打算利用歪理邪说,加深自己的印象就是成功,只要没人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触动,就跑不了。诸葛斌认真的问道‘’广元可知,周天子分封诸侯牧守天下800年,秦扫六合而统一,为何?‘’没等石韬回答,诸葛斌就接着说‘’其因有二,1秦太强,2敌太弱。‘’俩人都是气结,这不就一个原因,哪里两个了,诸葛斌不给机会,‘’二位以为六国之力比之当初分封之时如何?‘’当然是更强,百家齐鸣,又不断开荒,二人也没犹豫同时开口道‘’更强‘’诸葛斌一看鱼儿上钩了,不怕你俩不往沟里来。问道‘’既然比当初更强,为何会败‘’越说越迷糊了,这和之前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却也只能承认秦国强,六国弱。诸葛斌看鱼进篓了,到沟里去吧‘’二位不见吾之大汉为六国,西北夷人为秦乎?不止如此,武帝以来,吾大汉威服六合,如今以300载,夷人如此羸弱,安知非示敌以弱之计?只待时日,如秦横扫六国‘’俩人明白了,诸葛斌果然不是易于之辈,确实有资格看不起天下诸侯。这就是顾头不顾腚,自己打的热闹,当别人是傻子呢。看这哥们有点能力,志向不小,到时候要是这厮光说不练可不帮他。二人对望一眼拱手道‘’文华才高志远吾等佩服,待学业有成定去琅琊走上一遭‘’诸葛斌一乐,事成了。上了我的穿,不怕你飞了‘’吾期待琅琊相会之日‘’三人哈哈大笑。
第二天陈到管亥骑马去了颖阳,诸葛斌给足了盘缠,回来便雇马车,回来得到四五日以后了。闲来无事,诸葛斌便和徐庶切磋剑艺,顺便指点一下,看的石韬在一边连连称奇,没想到诸葛斌剑耍的这么帅,比徐庶可好看多了,看来可以学几下玩玩,到时候撩妹也不错。徐庶倒是没觉得好看,只觉的就差一点能赢他,可一直赢不了。诸葛斌还是有想法的,生于乱世,不能杀敌,就得能跑,要跑就得有个好身体,所以得多锻炼。这个时代没有什么锻炼比太极剑更适合文士了,和长袍很配。早已搞了卷剑谱,给诸葛亮,学习累了就耍耍,总之身边的人都得练。
徐庶母亲接来以后,一群人直奔荆襄了,人多不方便,诸葛斌打算先让他们入学,其他是以后再说。入学简单的多了,拿着举荐信,出示凭证,登记造册,按时来学习就行了,士子名士也多有交流,等哪天水镜先生,庞德公等名士随便来一个,诸葛亮徐庶石韬随便一人入了他眼里,就成了。至于举荐信怎么来的,都是一个圈子的,诸葛家不行孔融总行吧,这事还用说出来?
出门已经三个月了,诸葛亮等人入了学,也该回去了,下人然都留下了,有徐庶石韬在,诸葛亮也没什么不能放心留下的,诸葛斌很忙可没时间陪着。要说为什么非要让诸葛亮来荆州学习,那就是阵法了,不论真假,来了没错。阵法源于道家,聪明如诸葛亮司马懿,可以举一反三,把阵法搬到军阵上。这算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兵家讲的是用兵的道理,阵法都是基本的军阵队列。和道家阵法不同。不然孙家就逆天了。军阵很好理解,讲究克制,弓射盾挡,长枪克骑,疏密有序,这就是军阵。
道家阵法讲究变化,比如战场开阔,敌军骑兵来袭,我军弓箭在前突然后撤。长枪方阵克制,使骑兵不敢正面攻击,冲击改为迂回,前面速度降低了,后面都要发生变化。还有惯性影响,临时变阵的正确性。枪阵让路,我军骑兵出击,便有机可乘。如果军团大战,我所描述的场景只是整个战场阵法的一部分。可想而知威力多大,因为你掌握着敌人的行动路线和节奏。变化之道源于惊人的计算分析能力,这是诸葛亮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