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之子陈逸,任鲁国相。
窦武之孙窦辅,举为孝廉。
十月三日,何太后才下葬,与灵帝合葬于文陵。董卓还趁合葬的时候,命人把文陵中的陪葬宝物都拿走。
周毖劝说董卓,说道:“废立之事,非常人所能明白。袁本初不识大体,得罪董公,因恐惧而出奔,非有异志。如今捕之甚急,势必会使他反叛。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若袁本初收豪杰,聚徒众,则山东非公所有也。”
周毖与董卓是同乡。是凉州少有的名士,因为有这一层关系,颇受董卓信用。
董卓闻言,深以为然,此时袁绍逃亡到了冀州。于是,董卓就任命袁绍为勃海郡太守,封邟乡侯。
袁绍根本不理什么勃海太守,仍然自称司隶校尉,因为他把司隶校尉的印绶带走了。董卓也没办法,只能不任命新的司隶校尉。
董卓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王匡为河内太守,鲍信为济北相。
面对董卓打过来的糖衣炮弹,以袁绍为首的这群人,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一个选择。
那就是,把糖衣吃下去,把炮弹打回去。
董卓又大肆提拔士人中的佼佼者,征辟名士入朝为官。一来,是给自己扬名,二来,也是想从中收取一些人才为自己所用。
颍川荀爽,先为平原相,还未到任,又为光禄勋。当了光禄卿之后,荀爽视事三日,进拜司空。荀爽乃是中原世族心目中的泰山北斗。一介平民,自被征命到当上三公,前后未满百日,不过九十五日而已。
陈纪为颍川名士陈寔之子,任五官中郎将。
韩融也是和荀爽、陈寔同一辈分的颍川名士,为大鸿胪。
张玄,为侍御史。
张玄曾经建议张温发动政变清除宦官。当初,车骑将军张温出征凉州前,他的故交张玄跑来找张温,提出诛杀宦官,他甚至还策划好政变细节,让张温趁着皇帝及文武百官到洛阳城外为其践行时,突然以军令发动政变,直接诛杀宦官及相关的一切人等。张温被吓得目瞪口呆,没敢动手。
此时,宦官已经被清扫一空,张玄这才接受任命,因为年老体弱,中途病逝。
又征辟申屠蟠,不到。众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算是保全了名节。
杨彪又征辟汝南许劭,许劭亦不到。
韩馥为御史中丞,他是颍川韩氏之人,被董卓举为冀州牧。
朱儁由城门校尉为河南尹。
刘岱由侍中出任兖州刺史。
孔伷有“清谈高论,嘘枯吹生”之名,张谘亦知名。
以孔伷为豫州刺史。
张谘为南阳郡太守。
服虔为尚书侍郎,又为高平令,最后做九江太守。服虔一到任,就弃官逃走,投奔徐州陶谦,后病逝。
荀彧举孝廉,拜守宫令。求出补吏。除亢父令,举家迁往冀州,投奔韩馥。
董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
当然,董卓自然也没有忘记征辟刘备的岳父,名士蔡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