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百官诸公做不了的事情,自己现在做了,这不就说朝廷百官的无能?自己可不愿意成为这朝廷百官敌对的对象啊。
好在元佑帝似乎不在这问题想闲扯,问了一句:“赵悦,可曾参加进学?参加过科举考试有功名?”
这话,就问到赵悦的痛处了。大周朝文人士大夫地位极高,甚至成为有功名的人后,都不用缴纳田税。这是文人最好的时代,对赵悦来说,那就不那么美好了。
他露出羞愧神色,道:“家中曾请过先生,但还未参加过科举考试。”
元佑帝哦了一下,问了身边的礼部尚书,道:“明年是不是要开科举考试?”
一边的礼部尚书连忙点头道:“回皇上,后年才是三年一次的科举大试。明年举办的是十年一次的制举考试,皇上秋前已经下诏,明春就会举办。”
大周朝入仕”(即开始作官)资格的取得,有三个主要途径,即科举(包括进士、诸科及武举为常选)、制举(特举)和荫补。
科举不用说了,就是真正参加考试选拔。至于“制举”又称制科,习称大科或贤良。制科非常选,必待皇帝下诏才举行。具体科目和举罢时间均不固定,屡有变动。
制举一般是御试,即殿试,内容要求更严(试策一道,三千字以上,当日完成),考试成绩分五等,上二等向来不授人,第三等与进士科第一名相当。有官人均升转或蒙拔擢。制科非常选,但它给士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入仕机会。
至于荫补,便是一种照顾高级官吏子弟的制度。当然,明年举行的,是制举考试。
元佑帝哦了一下,看了赵悦一眼,道:“赵悦,这样吧,明年你能参加制举考试,只要考试通过,朕就赐你官身。”
听到这里,在场百官再次看着赵悦的神情,就有些不一样了。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