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光

地面激光续能可以补给无限的动力,只要地面上有移动式的激光器。目前大多数的un战机都飞行在8000米的高空,理论上只要在开阔地带每隔300公里安排一个移动激光续能节点就能供给一架战机零能耗飞行。

实际上为了战机能够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大约会以沿江的中心城市每100到200公里安排一个节点。林副主席以自己的空中八卦阵为基础,为每个续能中心安排27台激光发射器,空中的战机将能够以一个飞行编队27架的方式来飞行。

还有工程师提出了以27台发射器支撑两倍、三倍飞机零能耗飞行的办法,就是轮流为27台飞机提供动力,将它们送到一定的高度之后转到另外的27架,任在高处的飞机滑翔一段距离。

以比较舒适的30度夹角起飞的话,第一编队经过18公里的爬升之后达到8000米高度,然后第二编队就可以释出,180公里的距离可以连续升空10个编队,足足有270架飞机,足以对任何军事目标造成严重威胁。

不过,这么高密度的编队会让飞机的速度仅为200公里每小时。只有三个编队时会把速度提高到300公里,两个编队则达到400公里,仅一个编队时可达600公里。

综合考量之下,赶赴战场的编队往往会是两个或者三个编队,即54架或者81架战机。

这种新奇的续能方案还有一种相反的玩法——减少编队中的战机数量,如:把27架减少到9架,则可以让这9架战机获得三倍动力,以超音速巡航,约为1500公里每小时。

但不可能把27台激光都提供给一架战机,因为那个能量飞机受不了,最大的极限是9台激光器的能量,飞机将获得3600公里的三倍音速,使用寿命也会大降,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这么玩儿的。

飞机的自重提高一吨,大概就要多消耗150公斤的燃料,在等重的情况下,激光推进战机可以比对方多装15%的弹药,不论跨越多远的距离都不会丢失这个优势。新机还可以直接把600公斤的燃料转化为弹药,基本不损失战斗力,这么一算起来,新机的火力就将是对方的好几倍了。

因为可以无限续航,所以小林把这种新机命名为“全球鹰”。战略飞机登上了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战略运输机也开始研发。它拥有四个大螺旋桨,每个螺旋桨后面都是一个激光推进引擎,能够运输20吨的货物。协约国也有类似的军用运输机,但他们为了燃料效率,设计巡航速度仅500公里每小时。

而温莎新运输机的速度能达到1000公里每小时,要是有紧急情况,丧心病狂的8台激光推进器全力以赴,也能把这个怪兽加速到2。5倍音速,即3000公里每小时。

温莎大航海帝国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都有十分健全的海上补给站,其洲际干线已经达到了每50公里就有一个节点的地步。激光发射器可以很方便地部署在这些海上补给站上,这将大量节省洲际航线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