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刘秀建立后汉后,天下兵戈四起,甚至达官显贵的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建武六年刘秀赐给隗嚣的财宝竟在运送途中被偷走,由此可见当时治安之混乱。
建武九年,毗邻京师洛阳的颍川和河东两郡发生变乱,叛军和盗贼四起。此时阴家因为富比王侯而成为了盗贼眼中的目标。阴丽华的母弟被贼人劫持,在官府的捉拿时,被盗贼杀害。实际上,两汉民风彪悍,东汉安帝、顺帝时期,法治松弛,盗贼甚至劫持王公大臣作为人质勒索,就更不用说天下未定的东汉初年。
这令刘秀感到甚为悲伤,为了安慰阴丽华,刘秀下诏给大司空说:“朕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土,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皇妃家眷遇害,皇帝下诏安抚,也在情理之中,但皇帝的诏书却偏重于强调自己不忘与元配的患难之情。最重要的是,在立郭圣通为后七年之后,刘秀再次旧事重提,诏书很直白的说拥有“母仪之美”的阴丽华才是皇后的最佳人选,而郭皇后能成为皇后,完全是贵人阴丽华“固辞”的结果,也是在暗示,给阴家的一切待遇都是阴丽华理所应当、不容置疑的。
而且,当时天下未平,很多功臣还没有封地(刘秀大封功臣外戚是在建武十三年),刘秀以阴丽华曾固辞后位的缘由,给阴家兄弟封爵,西汉只有皇后外戚才能封侯,而且也不可以太多。王政君为太后时,因其家封了五个关内侯备受诟病。而此次刘秀将阴丽华的兄弟先于功臣封侯,对于那些在前方打仗拼命还未得到封赏的将军士兵眼中,不啻于极大的恩宠。
公元37年刘阳十岁之时摸着他的头说“吴季子”,此言更是引人遐想。吴季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本来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但寿梦却希望他继承,于是他的哥哥纷纷辞让储位,希望他即位,他却推却了。
联系阴丽华和阴家兄弟让后、推让爵位的举动,不难看出,刘秀希望刘阳能够继承大统,却又担心他受母族谦让的家风影响,不肯接受父亲的一片苦心。而十岁稚龄便通晓春秋的刘阳,却毫无所惧,以一句“愚戆无比”评价吴季子的行为,也向父亲表明了自己当仁不让的态度。
公元33年,郭皇后已经完全失宠,被刘秀疏远。尚书令申屠刚在任期间多次谏言让郭圣通所生的太子刘疆就东宫,却被刘秀拒绝,并最终把申屠刚贬黜出京。
公元37年,蜀地平定后,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却不包括郭圣通的外戚族人,其弟郭况直到建武十四年(38年),才升任城门校尉。建武十五年(39年),阴氏和刘秀的母族樊氏增封,却没有包括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而刘秀封皇子为公,阴丽华的长子刘阳封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的。
刘庄当太子后,即就东宫,刘秀亲自考察,以十万钱重金礼聘当世名儒桓荣教授太子,同时任用何汤、刘昆、包咸、钟兴等有教授学生经验的大儒文士传授皇太子学识。[82]因为前太子刘疆一直没有就东宫,因此没有现成的东宫建制,属官、制度皆不完备,建武二十四年,班彪谏言选任贤能担任太子太傅,完善东宫和诸王府的官署,依据西汉旧典设立皇太子汤沐和坐朝仪制。[83]刘秀同意了。
公元52年,经过九年的学习,刘庄学有所成。刘秀极为重视太子太傅的人选,特地召集百官,商讨举荐事宜,最终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
而此时东汉和西汉的战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可以说两个大汉都互相视做对方为异端,要除之二后快。(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