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篇 第一百八十七章 传承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六日,刘庄在雒阳东宫前殿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明皇帝,庙号显宗。薄葬于显节陵。

可以说这位继承了大魔导师皇位的刘庄是一代明君,可惜他也积劳成疾,没有完成他先皇的遗愿死在了金殿之上,可以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刘庄想的也是怎么复兴大汉,他恨东汉王国让大汉分裂,也狠自己没有时间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可以说天下两个汉没有在他手上终结是最遗憾的事情。

而刘庄的儿子延续了他的执政理念,不过他为人宽厚,刘炟生于建武中元一年(56年),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个儿子,母为贾贵人。

永平三年(公元60年)二月十九日,刘炟被立为皇太子,时年三岁。刘炟年少宽容,爱好儒术,很受父亲汉明帝刘庄的器重。三月,山阳、东平发生地震。汉章帝下罪己诏自省。而且大封子弟为王。封汉明帝之子巨鹿王刘恭为江陵王,弟弟汝南王刘畅晋封为梁王,常山王刘昞为淮阳王。封皇子刘伉为千乘王,刘全为平春王。[17]五月,汉章帝罢免车骑将军马防的职务,晋封司徒鲍昱为太尉,南阳太守桓虞为司徒。[18]六月,汉明帝正妻皇太后马氏崩。七月,追谥为明德皇后。

刘炟忠厚仁义,笃于亲系,而且其政令刑罚的确也是比较宽疏。

例如依西汉制度,官员贪污要禁锢三世,即三代人都不准为官。

刘炟废除这项制度。而刘炟对官员和贵族的赏赐,往往超过规定的限额,造成国家财政的困难,且把这些负担都转嫁到人民头上。

可见刘炟之宽疏,并非完全建立在原则之上。

刘炟在位期间,行宽厚之政,除去以往一人犯谋逆等大罪则亲属皆受牵连的禁令。

命罪人减刑迁到边境地区。禁用酷刑,以尚书陈宠之议,除刑罚残酷的条文五十余条。

禁盐、铁私煮、私铸。注重选拔官吏,以得廉能之吏为政治清明的保证。打击豪强地主兼并土地,采取优惠政策募民垦荒,鼓励人口增殖,减轻徭役赋税。

建初八年(83年),选高才生受学《左氏春秋》《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因经学家多分歧,集中诸卿、博士等于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并命班固将讨论结果整理成书,名为《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议》《白虎通》),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是继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历法,始用李梵等所作的《四分历》。

汉明帝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诸部归服,中央政府在该地建立都护府。不过,该地仍是不断发生战乱,局势颇不平静。刘炟即位之初,边关再起纷乱,焉耆、龟兹、车师等联合北匈奴,攻打中央政府的军政驻地,形势颇为吃紧。刘炟召群臣商议对策,众人皆欲暂缓,惟有司徒鲍显力主马上增援。刘炟采纳鲍显的意见,派兵西进,解救了边关危机。不过对于是否继续经营西域,刘炟举棋不定,大臣们也有争论。由于确实存在人力和物力上的困难,刘炟最终还是放弃了西域,诏令滞留西域的汉朝人员回国。(本章完,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