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霁川道:“此话怎讲?”
金东道:“冯锦舟是唯一能打破朝廷内部三足鼎立局面的人。”
金东道所说的三足鼎立,就是说现如今有三股势力在朝廷中互相制衡产生微妙平衡。但是从明面上看,西蜀朝廷现如今只有两股势力,一派是以太后为代表的外戚势力,一派是以陛下为代表的皇权势力,莫不成还有一股势力?
许霁川便问道:“三足鼎立?除了国君和太后之外西蜀朝廷还有其他势力?”
金东道嗤笑道:“国君?那是三股势力中最弱小的一股势力,只不过其余两派的角逐需要拿他来做一下遮羞布,这才勉强将他算作一股势力,西蜀朝中主要还是以太后为代表的冯家外戚势力和以白唐为代表的门阀勋贵势力把握朝局。”
“太后娘娘不想和谈,而门阀勋贵则非常想和大梁和谈。大梁军队围攻益州的那天,门阀中就有人向陛下上书,说希望陛下能献城投降,不过陛下还未说话,太后娘娘已经将那人杖杀在殿外,因此再无人提起和谈一事。”
“西蜀眼看要保不住了,你们大梁确实有些欺负人,兵临城下了才想着和谈,不就是告诉西蜀不和谈就要流血吗?这个节骨眼上,大家各怀鬼胎。”
“太后想要纠结城中军队突围出去,往蜀西南逃去,那边有千里瘴林且是苗疆的势力范围,大梁不会贸然攻打,她想要先逃到那边,再慢慢收拢西蜀力量以图东山再起。而门阀勋贵们则想投降梁国,如今两派争斗不休。”
许霁川有些不解道:“现在是太后把持朝政,若是太后根本没有和谈的意图,大可不必和谈,那为何还要答应我们和谈呢?”
金东道微笑道:“朝政虽由太后娘娘把持,可也不是她完全能做主的。如今在这个大难临头的节骨眼上,每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哪里会完全听从太后的意思?你们大梁刚开始喊话要和谈的时候,太后娘娘上朝的时候当即就否定掉了,但朝中门阀贵族激烈反对,后来不知谁将太后娘娘拒绝和谈之事散播到益州城里,百姓群情激愤,在皇宫外集/会反对,和门阀来了个里应外合,不得已之下太后娘娘才同意和谈,而且……她也想减缓大梁的攻势,做好西逃的万全准备。”
许霁川听他说完,道:“那为什么冯锦舟能解此局呢?他如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