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身为阴神居然也有天年之限,如果算一算自己二人在人间的岁月,不多不少70年,虽然现在还感觉不到即将要消散的兆头,但正常人能活过百岁就已经是寿数极高的存在了。
李修于可不认为自己就一定有这样的寿算:“假如我和丽红的寿元极限是九十岁,那么我们就最多还剩下二十年光阴了。主席说得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叶凡,我夫妻二人的命可就捏在你手里了。”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叶凡抚掌道:“好,只争朝夕,现在才刚刚日出,时间还早得很,那就继续吧。”
叶凡说完就地坐下来,调摄身心,返照空明,开始运转起紫霞功第七层餐霞的心法来。
人为什么要吃饭?
这个问题太平常了,平常得谁都不会去想,肚子饿了就要吃饭,这多正常的事,哪里需要问呢。
不错,肚子饿了就要吃饭,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代科学的说法就是人需要及时补充维持生命机能正常所需的能量,一旦身体能量不足以维持脏腑机能的正常运作,那么人就会觉得饿,想要吃东西。
如此而来,就可以理解为人吃饭是为了及时摄入能量,按时补充可以维持机体活力所需,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须要摄入相应的食物,否则身体就会自动作出反应,警告你该吃饭了,这样人也就有了饥饿的感觉。
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况,那就是身体时时刻刻都处在能量充沛,足以维持身体机能运转的状态中,人还会感觉到饿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只要脏腑中充盈着足够的能量维持机体正常运作,身体也就不会发出警示,没有了这种警示,人的饥饿感也就没有了根,没有这个根子,自然不会有想吃饭的这个感受。
这种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能量,修行中俗称生机,中医称之为气。
中医对人体气机的划分有元气,营气,宗气,卫气四种。虽然名称有别,其实本质上没什么不同,无非是元气在不同的部位的功能不同而已,套用道德经里的话那就是“同出而异名”。
人之所以要吃饭,就是要借食物中所蕴藏的营养物质充养所消耗的生机。但是要将这些摄取自食物的营养物质化为元气又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无非是收大于支。一旦到了年老色衰,五脏机能逐渐衰减的时候,所能转化的能量也就越来越少,元气自然也就跟着衰弱,没有了这种充养生命的元气,身体机能也就跟着越来越差,肌肤松弛,骨骼变脆,头发花白,牙齿动摇,这种时候也就是俗称的老年期。
理论上说,每一个人在一切条件都能圆满的情况下有三元之寿,也就是一百八十年,可是现实中却几乎没人能够做得到,除了这样那样的病灾意外导致不能活够天年之外,不懂得如何保育生元是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除了吃饭补充消耗的元气这种人尽皆知的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用呢?
有!
那就是叶凡此时所用的法门。
撷取天地英华,餐霞服气,常保元和,这是紫霞功第七层餐霞境界的心法。无意中有所突破以后,叶凡这才明白,所谓餐霞服气其实并不是大伙常常理解的那种所谓的吸取日月灵气,天地精华,这种理解不过形而下的外行人说内行话而已,此时看来是大错特错。
并不是天地元气不存在,也不是日月灵气不存在,而是方法有误。天地就在那里,日月长悬青天,给你吃你也吃不下啊。
那怎么去做呢?
餐霞心法里面有个餐字,并不是告诉修士去吃日月精华,而是说运转这种心法的时候与吃饭的功用等同,所谓服气也不是吃,而是与“伏”字同意,这个伏字也即蛰伏之意。阴阳激荡而生机充盈,使自身生机元气蛰伏于浩然天地中所本有的生机之中,则我之生机与万物灵机一体,两者相互往来而各取所用,各有所依,这就是餐霞心法的根本所在。
当初叶凡在学得紫霞功的时候,曾经问过季长风,餐霞心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季长风当时修为也处在第六层即将突破的边缘十多年,虽然并没有突破这一层修为,但也并不是没有心得。
季长风若有所思地告诉叶凡一句话:“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如果想要突破第七层修为,应该要从这一句里面去找答案,但我修为一直不能突破第六层,此时我也没法子跟你说清楚,就是朦胧间有点感觉而已。”
后来叶凡搜索这句话的出处,才知道这是出自《阴符经》。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了,所谓盗并不是偷盗,而是取其神用的意思。人为万物之灵长,却离不开天地万物的滋养,没有了天地万物的存在,人也就没有存在的根基。所以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必须要依靠天地间本来固有之物求得自身的存在以及种群延续,这就好比没有了镜子人也就不知道自己长啥样一个道理。
万物,人之盗。即便是真人大成,也依然还是个人,在没有求证长生境界之前,也有天年之限,但长生境界真的就是绝对的长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