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跟宝珍换了位置,站在边上一边听胎心一边观看宝珍接生。一回生二回熟,这一趟她的动作就纯熟了许多,不再手忙脚乱。
宝珍利落地做了阻滞麻醉,又拿手撑开侧切的位置,直接下了一剪刀。
其实如果不是眼下的情况,余秋想给方英做会荫正中切开术,这样切口出血少,缝合简单,产妇的疼痛感也会降低。
只是没有b超结果做辅助,她摸不准胎儿大小,不敢冒这个险。因为一旦撕裂了,后果会很严重。
宝珍抵住宝宝的头,让孩子被缓缓挤压下来。看到小东西的小胖脸,余秋就庆幸自己不曾冒险,这宝宝绝对分量不轻。
果不其然,因为身体太胖,娩出胎肩的时候,她们还费了不少功夫。等到小家伙下来,宝珍都忍不住感慨了句:“真是个胖丫头,看着就有福气。”
瞧这肉胳膊肉腿,真是跟藕节一样。余秋接手,不用上秤,就估摸着这孩子有八斤往上。
在生活艰苦的七十年代,这可真是个大胖丫头了,绝对能够让九斤老太都不敢吭声的分量。
估计是方英记错了月份,这要再长一个月,可不得有十斤重。
余秋叮嘱宝珍给方英打缩宮素,宝宝太大,产妇容易产后出血。
她将小丫头放进筐子里头称体重,有些替这姑娘犯愁。多少小姐姐奋斗在减肥的道路上,姑娘啊,人生不易。
小丫头跟看懂大人的心思一样,手舞足蹈地表达不满。
余秋笑着抱起她,将人放在方英身旁:“来,看看我们妞妞多精神。”
方英整个人跟呆了似的,干巴巴地挤出声音:“丫……丫头?”
她话音刚落,宝珍就喊出声:“血,余大夫,血淌个不歇火。”
产妇的身下,鲜血哗哗往下淌。
余秋再一模她的肚子,子宮软软的,收缩一点儿也不好。
倒霉的余大夫顿时头皮发麻,夭寿啊,产后出血,近年来造成国内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
见死不救她做不到,但不主动赴汤蹈火的自觉性她还是有的。
出事的时候,病人跟家属可不管你当初是想救人。
刘主任颇为感兴趣的模样:“这是什么急救办法?很好,要好好推广才是。”
连孩子嘴都没抠,就这样一按一推,呛进去的肉居然自己出来了。
余秋背后全是冷汗,妈呀,海姆立克医生到底是哪一年发明这个急救办法的?她可别超纲了。
她支支吾吾:“我不记得了,我刚才也是着急才想到的。”
好在刘主任没有纠结这件事,只点点头,又夸奖了一句:“主席教导我们,要学习对人民有用的知识,你做得很好。”
余秋在心里头腹诽,主席的理论其实并不好。她老怀疑中国基础研究做的不好,跟这种观念有关系,因为太强调高速出成果。
就拿她比较熟悉的医药界来说吧,十几年的时间研发一种新药对于国内药企来说跟天方夜谭一样。然而这已经是fda批准最快的药品了。
所以几十年的时间,国内药企都基本上没研发出任何新药来。最近的一次比较有影响的自主研发新药还是青蒿素。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joan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瑤非魚20瓶;泥头112810瓶;山高水长、我是婷葶5瓶;百岁无忧yu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