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楼观演道

伏魔天师 萧莫愁 1659 字 2024-05-19

收拾好一切,我便随着师父与云贲山人匆匆道别,离开了天华山!

一个月后,我和师父出现在陕西西安境内。

终南楼观台,世称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道门的圣地,因说经台而闻名于世,故称之为楼观台。楼观台创始于西周,在魏、周、隋、唐各朝代,都对皇室信道起到了异常重要的作用。而楼观台鼎盛于隋唐时期,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明清时期,逐渐振兴。相传春秋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因名草楼观。

老君在此地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又名说经台。晋惠帝曾广植林木,并迁民三百余户来此地守护。唐朝鼎盛,武德七年,唐太祖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大加营造,唐玄宗时再次扩建,使其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门圣地。

宋朝以后屡次重修,直至清末民初的当今之

世,楼观台方才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

此为道门祖庭,故而我随师父路过此地,师父特意停留数日,在楼观台感慨万千,瞻仰道祖圣迹。原本这楼观台,已然形成了道门一脉,称之为楼观道派。

据《史记》、道教《文始传》、《楼观内传》载:西周时,尹喜结楼观星在今楼观台,老君于周昭王二十三年七月,驾青牛薄板车到关,尹喜迎入官舍,北面而师事之。老子著《道德》五千言,传于尹喜。

西汉道教初创,奉老君为道祖,尊《道德》五千言为经典,后世尊称《道德经》。楼观道派在两晋南北朝间形成,至唐进入鼎盛期。天下道教此为宗。而楼观道派以修持《文始真经》为根本,以丹道秘炼为主要法门,然而后世逐渐失传,虽有少许残本,但完整的《文始真经》再难传承下去。

太上演道,楼观授经,乃是道门最早的发源地,故而师父感慨良久,并带着我恭敬备至的向道祖

以及历代圣贤叩拜一番,才算下山而去。

离开了楼观台,向西南方向又行二百多里,我们方才停歇下来。由于我们急于赶往峨眉,必须日夜兼程,不敢稍有懈怠。二百多里,已然是两天的路程。前面不远乃是一个叫龙潭镇的地方,看起来甚是富庶,且热闹非凡。很长一段时间的赶路,师父难得开一回恩,准许我在镇上买点好吃的。

一则是留宿一晚,二则是打听一下接下来的路线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