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十七名失踪者的失联时间,并无明显规律。但,考虑到失踪者性格方面具有一定重合,且失踪前皆存有轻生的念头,并留下了一封遗书,因此我们认为,不能将这系列失踪案,视作等闲失踪案处理。”
“在一系列的偶然当中,寻找必然,便是串起这一系列失踪案件的线索脉络。换句话说,对于他们起的轻生念头,及留的遗书,咱们得高度重视。”
“这段时间以来,我黎丰方面经过一系列调查认为,这些具备轻生念头的失踪者,很可能为同一人、一个团伙甚至一个犯罪集团蛊惑、诱骗了。”
“换句话说,这系列犯罪后面,存在一犯罪单位,姑且不论该单位规模,是作为一‘犯罪人’。”
“那么,该犯罪人,很可能便以某种方式或主动、或被动的联络上了这些具备轻生念头的青少年,并以某种方式取得了他们的认同感,约定见面,随后将他们劫持、殴打、杀害、抛尸。”
赵黍离嗯一声,伸出手指在桌面上叩了叩,随后问道:“那你认为,这个犯罪人,是以什么方式取得这些失踪青少年的认同,并以什么样的借口约定见面的呢?”
“关于这点,我们也有所猜测。”元毅峰显然做了许多的相关工作,这个问题根本难不倒他。
因此,赵黍离话音刚落,他便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第一个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
“想要取得轻生者的认同,首先就得认同对方的想法——也就是轻生的想法。”
“其次,更得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伪装成同样年龄阶段,或略略成熟一些的年纪——人们总是渴望得到比自己更成功、成熟的人的认同,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想法是对的,但若差距太大,又容易产生代沟,因此这个度必须得把握好。”
“光年纪相仿,还不太够。毕竟这些孩子都有个特点,便是与周围同龄人格格不入,想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理,并不容易。因此,作案人很可能会在上述基础上,再创造出,自己因类似原因,同样产生了轻生念
头的想法。”
“最后,我认为光取得认同还不太够。毕竟有轻生的想法,到付出行动留下遗书,实际上也要走过漫长的心路历程。因此,作案人一定会不断的催眠、蛊惑这些青少年,让他们彻底对世界、对生活死亡,由萌生死志,到轻生念头扎根于心,随后咬牙付出行动。”
“嗯。”赵黍离认同他的这段推理,点了点头,随后又问:“那么,如何把他们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