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墨家和农家的礼物
送走了柳敏,墨家巨子鱼叟和农家的当家人许强联袂而来,杨凡立刻露出了极度真诚的笑容迎了上去。
鱼叟慈祥的拉着杨凡对许强说道:“小许,怎么样?老夫这次没选错人吧?”
“伯父真是目光独具,许强佩服不已啊!”
杨凡看着两个互相吹捧的人立刻打断道:“想必这位便是许先生吧,杨凡真是久仰大名啦,看许先生气质优秀,不愧是农家百年难得一见的当家人。”
杨凡这话说的就有点违心了,别说别人,连许强自己都不信,许强的长相属于那种放在人堆里你都找不到的。后面一句更是扯淡了,还农家百年难得一见,农家这百年来早就落魄的不成样子了。
三人又寒暄了一阵,然后人人端着一杯茶便开始互相不说话了,三人虽然共同坐在了屋子里,但真的能够团结一心,杨凡觉的还是不太可能的,又都不是小
孩子了,有些话听听就得了,如果当真可就真成傻子了。
过了许久,杨凡心里叹了口气,看来大家真的想取得真正的信任,还是自己得先有所表示啊!杨凡从厨子里取出了两份图纸,一份递给鱼叟,一份给了许强。
两人莫名奇妙的接过来,搞不懂杨凡在搞什么玄机,杨凡笑着说道:“两位请打开看看吧!”
在江湖上,往信封上涂毒害人是常有的事,所以两人都不敢轻易打开,都小心翼翼的观摩着,杨凡也不催促,如果连这点信任都没有,那还谈什么?趁早散伙算了。
最后还是鱼叟先慢慢的打开了图纸,然后就两眼放光,彻底挪不开眼了,许强看见这情景也控制不住好奇心了。
“这东西真给我们啊!”两人异口同声的问道。
“是真的,两位有了这个后,你们就不用再担心了
,朝廷和百姓一定会接纳你们的。”杨凡信誓旦旦的说道。
两人也明白这两件东西的价值,许强郑重的鞠了一躬说道:“杨公子,大恩不言谢,以后我农家必定会惟公子马首是瞻。”
鱼叟也笑着说道:“小凡,你是墨家未来的巨子,老朽也不跟你客气了,反正以后墨家也是要交到你手中的。”
杨凡撇了撇嘴心想:“你还不如跟小爷客气客气呢,现在这样搞的小爷都没心思了。”
送走了两人后,杨凡疲惫的坐在椅子上,心里苦笑不已,自己这是何必呢,说好听的当老师开学院是自己的爱好,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杨凡在害怕,来到大隋第一晚做的那个梦,一直困扰着自己,那场噩梦,杨凡不希望它变成真的。
很多时候杨凡都想抛开这一切,带着老婆孩子寄情山水多好,可惜命运这双手一次次把自己往前推,明
知前面的路很难走,但杨凡还是义无反顾的走下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自己身后的那群人,真正的历史太残酷,杨凡不想让它发生。
也不知道怎么了?胡思乱想一阵,杨凡便躺在椅子上呼呼大睡了起来。
直到中午,杨广和杨俊兄弟俩过来喊杨凡一起回家吃午饭,才把杨凡叫醒,醒来后,杨凡发现自己好像想明白了一些东西,但又有点模糊。
一中午都感觉头昏沉沉的,到了下午,杨凡去找颜之推解惑,自从来到书院,老颜是越来越滋润了,有了自己喜欢做的工作,没事和几个先生吹吹牛,下下棋,而且书院还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颜子善的问题。
颜子善进了书院不到半年,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之前的浮躁完全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沉稳。
颜之推听完杨凡的描述后,摸着胡须思考了一阵说道:“小凡,恭喜你啊,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就开始悟
道了,将来成为一代宗师指日可待。”
杨凡震惊的张大嘴巴,自己没有走错位面啊?还悟道,怎么不修仙呢?老家伙的话不可信啊!
“怎么?看样子还不信啊?佛家人念经是为了悟道,道家人打定也是为了悟道,儒家研究四书五经还是为了悟道,世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道,只要悟出了道,那你离一代宗师还会远么?”颜之推解释道。
好吧,杨凡彻底被打败了,古人的思维咱这个来自后世的青年不太懂,也是情有可原的。
既然是正在悟道的关键期,颜之推赶紧把杨凡给撵走了,还一副为杨凡好的样子说道:“自己怕打扰你悟道,所以没事最近最好不要相见。”
杨凡差点没忍住给这个老梆子一脚,什么叫最好不相见,你嫌麻烦直说行不行啊?整日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有意思么…
另一边鱼叟回去后,立刻召集人手开会,杨凡给鱼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棱堡”,棱堡可是号称
不会陷落的城堡,国姓爷郑成功率四万大军攻打只有几千荷兰人镇守的热遮城都没攻下来,这就是明证,要知道当时的郑军是可以和清军陆战,和荷兰人海战未尝一败的天下第一强军,后来还是国姓爷打败了荷兰人的援军,再加上荷兰人弹尽粮绝才投降的。
这个棱堡和中国的城市有很大的区别,总而言之一句话概述,中国的城市大多都是正正方方的,这样虽然显的规整,但攻城时是有死角的,好多城市都是被人从死角攻破的,而这棱堡则没有,棱堡看起来就像一个不规则的多角形。
墨家的人都是搞土木出身的,很多人一看见这份图纸,便入了迷,一个个像看到绝世美女一般,鱼叟重要的咳嗽了一声说道:“诸位,这是我们墨家下任巨子杨凡给的图纸,大家好好研究研究,争取早日做出模型来,这可是我墨家崛起的希望,大家一定要努力,还有千万不要外泄,谁要是敢泄密,老夫就扒了他的皮,明白么?”
“诺,巨子大人。”墨家众人异口同声的答道。
农家那里也正在上演相同的一幕,杨凡给农家的是一副黄河水车的图纸,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水车,但却很麻烦,不像这种,既简单又容易操作,有了这种水车,农家重新走向朝堂也不会有人反对了,再说其实大家并不排斥农家,毕竟这是个“重农抑商”的时代,农家之所以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受了墨家的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