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认为清静无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
该派注重修炼“性命”﹐认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气神相结﹐谓之神仙”。
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幷忍耻含垢﹐苦己利人﹐戒杀戒色﹐节饮食﹐少睡眠。
《金莲正宗记》称该教“以柔弱谦下为表﹐以清静虚无为内﹐以九还七返为实﹐以千变万化为权”。
王重阳死后﹐其弟子马钰等七人分别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继续传道﹐创遇仙﹑南无﹑随山﹑龙门﹑嵛山﹑华山﹑清静七派﹐但教旨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元太祖十五至十八年间﹐丘处机应诏赴西域大雪山谒见元太祖﹐受到礼遇﹐命其掌管道教﹐在各地大建宫观﹐全真道进入全盛时期。
在发展中﹐因不断侵占佛教寺院﹐宣传“老子化胡”之说﹐引起僧人不满﹐而导致元宪宗八年的僧道大辩论。结果全真道失败。宪宗诏令全真道归还侵占的寺院二百余处﹐又令道士落发﹐焚毁《老子化胡经》及其雕版。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僧道再次进行辩论﹐全真道又以失败告终﹐诏令除《道德经》外﹐其它道经尽行焚毁﹐全真道遭到沉重打击。元成宗时﹐禁令渐松﹐全真道又见恢复。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相对削弱。入清以后更为衰落。
现存全真道的早期史料较多﹐《正统道藏》收有王重阳以及北七真的著作﹐教史有秦志安的《金莲正宗记》﹑李道谦的《七真年谱》﹑《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等。
但后期的史料较少。清人陈铭珪的《长春道教源流》和今人陈垣的《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对全真道的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和论述。
真实的挑起的僧道大辩论,就是因为太多的人一直在追查祖师老子下落,祖师洞多次受到聚众骚扰,为了转移众人的视线,无端的故意挑起事端,并用“老子化胡”之说,进一步的转移人们对祖师洞的注意力,全真教不惜冒着毁教封教之风险,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一切代价舍生取义也要护住道家祖师老子的祖师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