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想象,在高企的房价背后,定然远远超过电视剧所描述的轻描淡写。
《蜗居》的毛病恰恰在于太真实。
由于人物太过典型,故事太过真实,有网友甚至直接发帖将剧中主角与现实一一对号入座。
《蜗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不动声色地向公众展示了一个荒诞的现代城市生存逻辑:在高昂的房价和生活的重压面前,出身贫寒的人仅靠坚强生活、自强不息,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荒诞的逻辑下,心比天高的海萍,渴望在城市拥有自己房子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逐渐丧失理性的过程;与世无争的苏淳为了房子不得不借高利贷、泄露公司商业机密,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为了让海藻变作“二奶”的推手。
而更可怕的是,这种荒诞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偏偏有太多真实的注脚。
这部电视剧几乎是把真实社会刺啦啦直接裁剪了一块挂在那里播放了起来。
这样一台人间生存、生活与纠葛的大戏,犹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让芸芸众生有机会从另一个视角俯瞰自己的生活,有机会从麻木的生活状态中苏醒。
也让那些沉醉于“gdp”高速增长,沉醉于“盛世景象”的人刺痛,让他们有机会面对普罗百姓的真实生态。
但是,艺术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当这面镜子照出了现实的丑陋时,需要做的不是打破镜子,让电视剧和电影回避现实粉饰太平。
需要做的,应该是直面社会背后的本来面目,是消灭现实生活中的丑陋和社会的荒谬,让民众通过努力能够看到改变自身命运的可能和安居乐业的希望。
或许是因为蜗居热度实在是太高了,无数的群众给予压力,蜗居再次在湖南台开始播放出来。
但是情节也是删减了部分。
也因此,这一次继续上一次之后,五天就播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