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作为导演关金鹏,他这样做的原因是由于他自己的身份,主要是要感动自己,只不过观众在他的引导下也被动起来了。
没有思考,没有认同,只有渲染,这注定了影片的档次。
作为一部商业影片,我想这是再正确不过的了,但断背山电影往往并不被认作是商业片,似乎总是要拿起文艺的手段来探讨它。
若也是这样地对待《蓝宇》的话,这样的开篇不但俗套而且做作。
接下来影片便进入了正题,那是关于悍东的介绍,当那个台球发生了正撞时,悍东的强悍地位便已经出来了,他是强大的自主的,他的身份,他的身材这一切都要说明的是悍东是一个强大的人物。
在许多断背山影片中,都必然会将两个人的身份作出一个强与弱的区分,这部影片并不例外,也许这是因为在同性的关系中,那种强大与弱小似乎更有些权力的意味。
与之对比,蓝宇在台球厅的那场戏中并没有真正的出现,他是一个弱小的人物,无论是在刘征的口中,还是在悍东的眼里,以及影像的交代中,他都是弱小的,是不应该与悍东同时出现在人物。
而此时的悍东对于蓝宇的态度也是极度的暧昧,确切地说,这只是一场交易,皮肉的交易而已。
没有任何东西了。
而蓝宇的出场则明显的带有客体的色彩。
我们知道,在许多美国片子中,女性是的客体,她们出现的第一个镜头往往都是带有诱惑力的,而蓝宇却也是这样出现的,他赤着身体,在悍东的高大的身材的遮挡下,蓝宇的身份便出现了,一个真正的男性所保护下的同为男性的客体。
这是一场简单的交易,悍东并不以为意,但在车站,他意外地又见到了蓝宇,当时,有一镜头是很讲究的,即悍东将自己的围巾替蓝宇套上,导演一连用了五六个镜头来切换这个实际上是很简单的动作。
在华人电影中,围巾可是一个顶好的道具,尤其是早期电影中的那些知识分子们,脖子上总要挂着围巾,那是情感与社会的枷锁,同时也是理性的象征,这是无法更改的,这样的围巾情结直到《喋血双雄》中周润发的出现才有了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