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浑浑噩噩

毒奶混子 辈水车薪 2002 字 2024-05-20

日军利用天时地利频频发起攻击。他们毫不惧怕数十几倍与己的敌人,准确射杀暴露于开阔地的中国人。

敢死队的士兵在冲锋前,面向怒江东岸齐刷刷地向父母所在的方向跪叩,然后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挣扎与灵魂的呼号,扑向日军阵地。在炮火轰炸的旋流与烟雾中,断体血肢铺盖山梁,破碎的衣衫在山野中悲催、凝重地飘飞,试图在竭力绘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悲壮画卷。遍野的尸体是那样的年轻,光滑的额头搁不下一丝皱褶,下巴的几根茸茸软须让你想起滇西特有的叶片奇香的芸香草芽……

松山主峰硬是拿不下。蒋介石下死命令,限第八军在九一八国耻日前必须拿下,否则军长副军长按军法从事。血的代价唤起中国官军对战争艺术的重新认识和深刻反省。第八军军长、副军长何绍周、李弥决定施工挖地道。在士兵天天佯装打炮、出击迷惑敌人的遮掩下,地道悄然挖到了敌人的脚底下,挖出两个药室,均填装了100多箱炸药。

那个夜晚,一轮清冷的月光,水银一般泻在松山的主峰上。此夜无战事。刚随部队入侵中国不到三个月的松东郎,从战壕的透视孔看着山野中的冷月,一股深深的思乡和哀婉之情充溢心中。他情不自禁地用极轻的声音唱着:“月儿高高挂天上,四方照耀明亮亮……静静的深夜里,我思故乡思故乡……”歌声如此悲凉。可更悲凉的是,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他将永远地成为异乡他国的游魂了!

那一天松山的子高地阳光灿烂。9点30分,工兵营长亲自摇动起爆器,几秒钟,大地震颤,发出沉闷的声响,子高地窜起一柱浓烟,久久不散,黑色的粉末,雨雪一样簌簌地洒落在向前冲锋的士兵身上,松山主峰子高地被削去一截。在胜利的刹那间,没有兴奋的跳跃欢呼,官兵们凝重地伫立在阵地上,静静地,静静地泪流满面。那是拼搏太苦的胜利,是失而复得的喜极而泣。

松山战役历时93天,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1260名日本官兵全员覆灭。我军投入23000人,付出了阵亡7600人的惨烈代价。

松山战役确如人们评价是惨胜、险胜。可无论如何都是胜。在收复滇西失地中,在整个抗战中,积贫积弱的民族,危如累卵的社会,数百万人殉国,数千万人流离失所。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侵占东南亚。自恃是纵横捭阖、睥睨一切的天之骄子,战无不胜的盖世英雄。在日本人看来,中国只是一方他们即刻就能挥鞭踏马的残壁断碣,无论国民党还是,无须多久,将统统成为一试皇军军刀之锋利的羔羊。可他们不懂,不可遏止的民族仇恨如同火山喷射出炽热烈焰的岩浆,即使跌落深渊万丈,粉身碎骨,也是“虽九死犹未悔”地前往。

松山战役是一部中华民族的热血儿女抵死抗日的大国之魂的回天响地的千古壮歌。

2013年9月3日,中国远征军雕塑群在松山战役旧址落成。402座远征军白色雕塑,面朝松山战场遗址,分12个阵型巍然站立。

我和家人把一束鲜花放在雕塑群前。向抗战阵亡的远征军表达迟到的祭奠。大地苍茫,山高水长,殉国者的鲜血,中华儿女抵死抗日的精神,我们自己的历史终不会被湮没被遗忘!他们和我们生命与生命之间有着根的相连。

松山埋葬的7600个抗日英烈的尸骸,没有留下姓名,如今他们

已化为千缕微风,吹过无限宽广的天空里。

今年是8月7日“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我国古代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立秋之日凉风至”。“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凉爽的秋季开始了。

才刚刚立秋,我就明显地感觉到了秋天的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