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回 栽赃的手段

姬昌伸手接过那三卷书册,定睛一看,却是三本账簿,分别来自崔家、宿家、和史家。

姬昌奇道:“这不过是三家生意来往的账簿,又有何蹊跷之处?即便是与西戎人有些生意来往,怕也算不得勾结吧。”

姬发道:“儿臣之前也不曾发觉,不过细看之下,当真是极为蹊跷。父王请看史家的账簿,那里面分明记载着,一斤食盐,竟能售得四十钱,一斤粗茶,更是能卖得六十钱,父王莫非不觉得蹊跷?”

姬昌皱了皱眉,道:“西岐城中的一斤食盐,当也就售出六七钱,一斤粗茶,当不超过十钱,这般价格,确是有些奇怪。”

姬发又道:“父王再看崔家的账簿,一把铁锄,可卖出六百钱,一把菜刀,更是能卖出六百八十钱。据儿臣所知,这些在西岐可都不超过八十钱的。

还有宿家,他们从西戎人手里购买牲口马匹,再去中原贩卖。可中原卖上千钱的良马,他们购买却只花不到二百钱,价值五百钱的更牛更是花不到五十钱。父王以为,这是为何?时至今日,三大家族从西戎的贸易中,获利已远超数百万之巨。”

这一下,群臣都是震惊了,如此算下来,西戎人简直是在给三家白白送钱啊。

果然,黄雪所料丝毫不差,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商业还是不够发达的,所有人都对其中的道理并不清楚。

跨国贸易作为后世商业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来都是利润超乎寻常数倍乃是数十倍的。陇右既然紧邻西戎,那么这里的大家族,自然很难抵挡住跨国贸易的利益,所以,这四大家族一定都与西戎人有生意上的来往。

跨国贸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利润?自然是因为不同国家人的生活习惯、生产资源、科技水平的不同而导致的,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理解,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无疑是天方夜谭。

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再加上西戎人近乎被妖魔化的名声,与他们做生意就是走私,傻子才会主动给朝廷上税。只怕除了这些边境城市里的人,根本就没人知道这其中巨大的利润,即便是姬昌、子干这等贤者,只怕也是茫然不知。

其实这也怪不得他们,就在两千多年后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东北还有很多“倒爷”会用肥皂和牙膏跟俄罗斯人换来汽车等工业品,这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