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听李白讲故事

他们现在身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腹地的资阳县,将要前往成都。李白在游历的这半年时间里,结交了一些不错的朋友,其中一个朋友的名字叫汪伦,这引起了王朝歌的极大兴趣。

这莫不是后世脍炙人口的李白名作《赠汪伦》中的主人公?随即,王朝歌的脑海中,就闪现出了李白的那首名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个汪伦,是李白在泾县认识的,属于当地的豪士,也是比较知名的乐器演奏家,尤其擅长弹奏阮。阮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相传西晋竹林七贤的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结构是直柄木制圆形共鸣箱,四弦十二柱,形似月琴,兴起于唐代。

李白与汪伦是在偶然的一个机会认识的,说起来这整个过程还是挺有意思的,王朝歌很感兴趣

,就央求李白好好讲讲。

李白拗不过王朝歌的缠磨,就边喝着茶边讲述他与汪伦相识的经过。

李白在经过泾县时,听说此地有一个弹奏阮的高手名叫汪伦,就有意去拜访结交一下。他一路打听,找到了这个人的住处,却被其家人告知,他出去有好几日了,说是去游玩,也没说何时回来。

李白满心欢喜的前去,结果扑了个空,很是失望。但李白的性子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自己确实想好好请教汪伦有关阮的演奏问题,面对无确切时限的等待,他还是决意要等汪伦。

无奈之下李白给其家人留下口信,说明自己的身份和来意,表示自己会在县城的祥福客栈等汪伦,汪伦回来后请务必遣人告知他,他会赶来与汪伦见面。

李白有些无精打采的按原路返回县城,在路过一条小河时,瞧见桥下不远处有人垂钓,浮标已

然上下抖动,但钓鱼的人似乎是在打瞌睡,全然不知鱼已上钩。

李白是个热心肠,急忙奔下桥来,眼疾手快的拿起鱼竿,一收一放间就钓上来一条差不多有三斤多的青鱼。他这一忙活,把钓鱼的人给惊醒了。钓鱼的人迷糊间不知发生了什么,慌忙间起身,一不留神,脚下打滑,又摔倒在地上,疼得“哎哟”只叫。

钓鱼人的滑稽模样惹得李白哈哈大笑,却不料本就有些恼怒的钓鱼人被李白这么一笑,觉得自己的窘样已经够让自己窝火了,旁边还有个不相干的人在嘲笑自己,不由得非常生气。

他坐在地上,来不及爬起来,就气急败坏的朝着李白嚷道:“哪里冒出来的野小子,大爷好好的在这里钓鱼,瞎捣什么乱啊!信不信老子揍你?”

李白听了此人的话,不由气的好笑,朝着钓鱼人伸出手。

“怎么真想打架不成?还不服气,等着老子待会要打的你求饶才会停手。”钓鱼人气呼呼的说。

“你这人真是好怪,我拉你起来,你怎么如此胡言乱语?”李白没好气的说。

知道自己错怪了人家,误解了人家的意思,钓鱼人忽然之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双手一撑,从地上爬起来,扑打着身上的尘土,掩饰着自己的尴尬。

李白指着放在鱼篓里的鱼,对钓鱼人说:“这是刚才你打瞌睡时咬钩的鱼,我帮你收线钓上来的,不想要就放它回水里。本是好意相帮,却成了多事之举,打扰了,告辞了。”说完也不管钓鱼人什么反应,转身就走。

李白快走到堤岸上时,钓鱼人追了上来,急的面红耳赤。

“怎么就这么想打架吗?如果兄台有意,在下愿意奉陪。”李白皱着眉说道。

“哎呀!你误会了,我是来向你道歉的,刚才是我莽撞了,出言不逊,请你原谅我的口无遮拦。”钓鱼人诚意满满的说。

李白听钓鱼人这么一说,哈哈一笑,说:“本来我就没生气,只是觉得你的脾气啊,非常直爽,你无意滑倒时,我确实不是有意嘲笑你,只是觉得你的样子,非常好笑,确实别无他意。”

“不知公子是何方人士?来此有何事?我乃本地人士,兴许能帮上你的。”钓鱼人热情的说。

“在下姓李名白,乃是剑南道绵州昌隆人,外出游历,路经此地,听闻此地有弹奏阮的高手,特意来拜访,却不想此人外出未归,只得无功而返。”

“您就是名闻天下的李白,您的诗作我拜读过,真是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读来过瘾之极,我早就有意结识,今竟然梦想成真,真是喜从天降。”钓鱼人激动的说着。

让钓鱼人这么一说,反倒弄得李白不好意思起

来,说:“你这是折煞我了,那些诗我都是随便写写的,哪有你说的这么好?兄台谬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