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反思道:“三弟,你所言甚是有理。看来为兄是要好好总结一下,适才的处置过于鲁莽。三弟,你若当此,当如何应对呢?”
不做将手指向张良的棋局,划了一个圈,说道:“面对对阵时的诱惑,要牢记'战场上的好处,绝不会让你白得'的道理,就像我们在山林中找寻可食用的菌子时,那些美丽鲜艳的蘑菇,有哪个动物敢食用呢?如此想的话,最好的对付朝歌的棋阵之法就是'大迂回的大包围',将当面之敌悉数囊括。如同'吃肉丸',面对滚烫的美食,首先要将其与汤汁分离,即用漏勺将'肉丸'捞起放入碗中,便于自己掌控。其次,是用箸筷将'肉丸'分解,使其分散,既便于降温,也便于食用。如果单纯用箸筷,面对又圆又滑的'肉丸',是很难使上力的,而且费力不讨好。如再贻误时间,就会让他人取用到嘴边的美食,损失岂不是更大?”
不听看着棋盘之上的棋局形势,耳中听着三弟的评述,暗暗点头,从先生和朝歌对棋阵的规划布局的思路上来比较,先生是要强于朝歌的。
面对小而灵活的棋阵,实施直接的对抗,点对点的近战,不见得能有效。
反不如利用足够的棋盘空间,对对手的棋阵实施全面到位的封杀,在相对狭窄的区域内“关门打狗”,无论是从最后的结果,还是期间的过程,都是要强于在旷野中逐鹿的。
在这一点谋略筹划上,不听作为秦朝人是不知后世的班固所著的《汉书》中有着更为形象的记载。
在《汉书·董仲舒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董仲舒分析当时的朝政,知道朝廷希望国家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其原因在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就是没有在观念和制度上做出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于是,他借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原文,“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而讲出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古训,来告诫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必须抓住观念和制度这个根本。
同时,董仲舒也告诫人们,我们的目标是打鱼,但只有“退”而织好网,才有可能得到鱼。
所谓“退”也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把想要实现的目标先暂时搁置起来,努力寻找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手段。
这就如同我们要收获粮食一样,得首先解决粮食种子,然后做好之后的播种和养护问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