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京都的情形

公主金安 暮歌 1060 字 2024-05-20

京都的情形和以往不一样,因为君子琪的命令,所以到处都在戒严,一切都与以前不相同。

这几日朝堂之上也格外热闹,有不少大臣对君子琪建议说道:“陛下,这样并不是什么好事,突然把京都一下子戒严起来。”

纵然君子琪是一个少年帝王,不过也习惯了朝堂上这些尔虞我诈,便对这些大臣说道:“那是因为最近京都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如今京都早已不是以前的京都,已经被许多前朝的人所覆盖,所以一定要谨慎几分,难道这样也有错吗?”

舒致远站出来,言语之间带着几分恳切,不过也是压迫性的语气道:“陛下,京都乃东璃国最为重要之地,有防范当然很重要,不过也不能防范过头,到时候没有人再愿意来到京都,到时候会把这里变成一个人人都惊恐的地方,恐怕不是什么好事。”

君子琪的眼睛微微一眯,没想到这个时候舒致远站了出来,不过这个时候事情变得不太一样,他也对舒致远有几分疑惑,自从接任了尚书令的位置疑惑,舒致远似乎和以前不同了。从前会顺着皇族和君家,但是现在说出的话有许多反驳的意见,似乎总站在他的对立面。

“尚书令,难道你要违背朕的旨意吗?这样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京都着想,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一再说出反驳的话语来。

舒致远微微一笑,不过却还是尽量说道:“陛下,臣不过是为了东璃国着想罢了,难道陛下觉得这么是不妥当的吗?”

“有些事情自然是不同的,朕知道你有其他的考虑,可是目前要以朕的考虑为先,朕也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来这样的选择,其余的人也不许有任何意义。”君子琪的语气又狠厉了几分。

不过舒致远接着说道:“陛下,臣也不敢一直为难陛下,到底是要留了这条命的,不过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一直忍在心中,这时候也该说出来了。”

君子琪的面色有些难看,不过毕竟是在上朝,所以也不能把所有的脾气都爆发出来,他只能隐忍着心中的怒意说道:“尚书令,有什么不妨直说出来,至于答不答应可要看能否在范围之类。朕不可能每件事情都答应你的。”

舒致远见君子琪的面色虽然不太妙,不过还是继续说道:“陛下,如今公主殿下丧夫多日,也可以再次通婚,臣与公主年少之时,就有着深深的情分,如果能够迎娶到公主,臣自然觉得这是一件幸事。虽然臣有过这样的提议,不过公主却没有答应,也许陛下能够劝告一番,公主可以答应这件事情。”

君子琪听到这番话,忽然间大为火光,没想到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咬着嘴唇,面上却带着笑意道:“没想到这个时候,尚书令居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虽然你与公主曾经两情相悦,可是公主不愿意再嫁,朕又怎么能够勉强姑姑,何况姑姑是朕的长辈,更不能勉强她了。”

舒致远和君云清就这么僵持着,这件事情君子琪肯定不能这样答应,有许多事情是不太一样的,对于姑姑的事情君子琪一向很上心,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的答应,所以这个时候僵持是有必要的,他不想让姑姑再陷入到这样的困境之中。

不过这时候,周围的大臣又接着说道:“陛下,这件事情是有商量的余地,毕竟尚书令大人在朝中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何况公主的年龄适合再次出嫁,否则一辈子孤单一人,想必陛下也是不愿意看到的吧,公主还能有更好的未来,而尚书令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君子琪听到无数的劝告从四面八方涌来,它们就像蚂蚁一样啃咬着他的脖颈,这让他觉得十分不适,语气忽然变得严肃,重重拍了拍桌面,站起身来对着众位大臣说道:“朕说了,这件事情暂时不会考虑,至于结果如何,朕自然会和公主商议的,毕竟这件事情关系到公主的未来,朕肯定要询问公主的意见。”

他的目光朝着舒致远看去,没想到一上朝就遇到了这些烦心的事情,而且他们看上去似乎并不消停,所以这点让他大为火光,甚至有一种感觉,舒致远和这些大臣都是故意所为,目的就是为了京都戒严的事情,总得找一些让他生气的事情。

舒致远嘴角微微上扬,语气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这件事情就请陛下与公主商议以后,在给臣一个答复,臣十分期待最后的结果,希望不会让臣失望。”

“今日到此为止,散朝。”君子琪对着众位大臣挥了挥手,恨不得把这些讨厌的人从眼皮子下面快点赶走,一提到这些事情,他就觉得大为火光,如今看到许多大臣的脸上都带着幸灾乐祸的笑意,不过也不能拿他们如何,毕竟是东璃有权势的人,只能以后一一清除,他又想起了忍这个字,此时就是这种心情。

舒致远和众臣纷纷离去,直到此刻君子琪才稍微松了口气,这群大臣欺负他年龄尚幼,以前皇爷爷还在世的时候,他们也不敢大张旗鼓的这样提建议。

“总有一天,朕会让你们直到朕的厉害。”他的目光渗透出一丝阴寒的目光,这些时日一直游走于这些人之间,总觉得心中很是烦闷。

这时杜公公走过来,小心翼翼的劝道:“陛下可千万要保重龙体,不要和这些人一般见识。不过公主那里该如何答复。”

君子琪抬起头来,缓缓对杜公公说道:“暂时不要把这件事情告诉公主,先瞒着吧,等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再说出来,公主也过的不容易,本来嫁给萧流光就是皇爷爷的计划,如今不能为了朕再牺牲一次,除非是她自己愿意,可是现在的尚书令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清朗的少年郎,朕看这位尚书令有其他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