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中计(上)

冠盖簪缨 顾省吾 2337 字 2024-05-20

“是吗,”萧道成摸了摸脸,说道:“朕倒觉得气色挺不错的。”

谢徵垂眸看着乱糟糟的棋局,道:“想来陛下是为水患之事烦恼,要不然,也不会一个人坐在这儿下棋。”

萧道成听到这话,便坐直了身子,苦笑道:“前朝后宫,没有一个人能为朕分忧,这天底下,也就只有你小谢,能为朕忧心社稷。”

“陛下谬赞了。只是…德音听闻今天一早,贵嫔娘娘便率后宫一众娘娘们,赶往南兖州大明寺,去为晋安郡百姓祈福了,其实贵嫔娘娘也是想为陛下排忧解难的,”谢徵话音落下,只闻萧道成一声哂笑:“排忧解难?她们只会明争暗斗,哪来的空子为朕排忧解难。”

看来萧道成也看穿了罗淑仪的心思,谢徵未语,只是佯装糊涂,萧道成随后就说道:“这件事情,是淑仪来同朕说的,她让朕下旨,命贵嫔率众妃前往大明寺为百姓祈福,她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仁心了,还不就是为了和贵嫔抢风头?”

谢徵无奈一笑,她毕竟是外人,身份也不比谢贵嫔和罗淑仪尊贵,自然不好作评价,所以她依然没有说话。

“小谢啊,晋安郡水患的事,你可是已经有对策了?”在萧道成看来,谢徵此番进宫,绝非为了谢恩,因为她不是这样拖泥带水的人。

而谢徵此番进宫,也的确不是为了谢恩,不过……她也不是为了水患一事而来的。

可萧道成既然问了,她自然也不能说没有对策,那样太没面子了。

“水患么,无非就是筑堤坝,清河道,正沟渠。”

“怎么说?”萧道成细细问了,谢徵说道:“就是加固闽江两岸的堤坝,清理晋安郡城中大大小小河流中的泥沙,再将沟渠改道,引江水入东海。”

萧道成听罢,斟酌了一番,而谢徵此前毕竟还没想过治理水患的问题,自然也说不细致,于是又道:“德音不曾去过晋安郡,也不熟悉那里的山川河流,治水之事,到底还是说不细致的,不过,若要治水,也不外乎如是三点。”

“你说的对,”萧道成思忖着点了点头,谢徵随后又道:“陛下,像晋安郡这类的沿江之地,几乎年年都有水患发生,但凡下个几场暴雨,水患就来了,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地势太低洼,水位一涨,那江水就排不出,自然就泛滥了,所以,要么多挖几条沟渠,改改河道,要么,就让百姓撤至地势稍高的地方。

何况晋安郡不仅沿江,且又临海,百姓就更不能住在地势低洼之处了。”

萧道成颔首,“朕明白了,朕即刻就召水部司川过来商议,”他说完,当即给站在旁边的曲平使了个眼色,曲平会意,这便到正殿去吩咐内侍传唤,折回偏殿时,就见暮春走进来通传:“陛下,御史台侍御史桓让求见。”

谢徵闻言,侧首同玉枝相视一笑,却未察觉玉枝笑得不大自然。

“桓让?”萧道成显然对桓让的印象并不深刻,想了一下才回:“传吧。”

此番传召,不是因为桓让,而是因为他是御史台的侍御史。

片刻间,桓让已走进偏殿来,一路都低着头,进殿后又直接跪地行了礼,好像还不曾看见谢徵。

“微臣桓让,叩见陛下。”

“平身吧,可是有什么事要禀报?”

桓让站起身来,抬首方见着谢徵,他本能的愣了一下,随后才将目光转向萧道成,而谢徵亦侧首同他对视了一眼,她识趣的同萧道成说道:“陛下,既是御史台有要务,德音就先告退了。”

萧道成点了点头,谢徵旋即起身告退。

她与玉枝走出式乾殿,走下台阶之时,玉枝终于忍不住道出心中忧虑:“娘子,如果……如果他将来真的出事了,县侯那边,您打算怎么解释……”

谢徵明显的迟疑了一下,而后却是不屑,“我为何要解释?是桓让他自己一心想平步青云,所以急于邀功,不计后果,这可怨不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