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龟年拿出了众人写的纸条,一一查看,最后看了众人一眼,笑道:“只有一人猜到今日的大才子是谁,你们可知是哪位啊?”
众人面面相觑,李龟年还想要卖个关子,倒是玉真公主说道:“不必猜了,是我!你们快喝酒吧,三杯,一点都不能少!”
众人一听,拍手大笑,皆饮了三杯酒,并且闹着要王维陪饮一杯,结果一杯酒下肚,王维的脸更红了,就好像一只烧红的大虾。
玉真公主说道:“各位,可是说好的,猜中者可以任意提一个要求,当真?”
“那是自然的,你且说!”李龟年笑道。
“那就让王维现场作诗一首吧。”玉真公主说道,众人纷纷响应。
王维也不推辞,一口应承,随即便有宫人献上纸笔,王维看了一圈,目光落在玉真公主身上,稍一沉吟,提笔便写,须臾之间,便已写完一首诗,名曰《相思》。
李龟年接过来,念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众人哄然叫妙,玉真公主更是激赏不已,连声道:“给我,给我,这首诗就送给我了,谁也不准和我抢!”说罢,便从李龟年手中夺过诗作,细心卷好,纳入了袖中,再不肯给别人了。众人也不和她抢,只是意味深长地一笑了之。
酒过三巡,岐王提出了皇帝关于庆典的建议,众人皆在思考如何行事方可让皇帝满意,也可让百姓同乐。
倒是王维脑子动得快,立刻说道:“此事好办。曲江池甚是宽广,那就在湖边左岸设安置各色花坛,并各国伶人分别搭台献艺,供百姓游玩。右岸即是芙蓉园,陛下和百官在此,与各国使节饮宴,曲江池中则燃放烟花,这样既热闹,又安全,还能显示大唐国威,可好?”
众人纷纷称道,于是分工合作,李龟年负责遍请长安城中的各国伎乐,崔九和王维负责招揽江湖名士,岐王则负责与皇帝商讨庆典各项事宜。
席间众人散落于曲水之旁,饮酒欢宴,独有岐王有些心事,他还在想着龙女的锦书,在座的只有玉真公主懂得他的心思,虽然百般开导,却终是无用。
突然,玉真公主抬头看天,笑着说道:“四弟不用担心,锦书来了。”
岐王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这个玉真公主,惯会开玩笑,她的话,十句也只能信五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