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公主也是昭成皇后之女,十二岁时,便在道观出家。成年之后,专门修建了玉真观,公主便在此带发修行。这在当时,也是寻常之事。
玉真公主个性爽朗,不拘小节,素以世外人自居,亦不把尘世间的繁文缛节放在眼里,最爱结交奇人名士,无论在长安,还是在大唐,都是享有盛名。
岐王和崔九快马加鞭,直奔长安城北梨园以西的玉真观。
玉真观建于山腰,俯瞰着花木繁盛的梨园,两股泉水从东西两侧倾泻而下,周围树木参天,远远望去,如同飘在一片青绿色中的天宫,美轮美奂,既远离尘嚣,又带着些许人间气息,是个清修的绝佳之处。
二人一踏进玉真观,迎面照壁上的诗文已经换成了王维前些日子所做的《相思》。两人相视一笑,心中有了底。
经过前殿,正殿,再到后院,还没看见人,岐王就故意大声抱怨道:“看来,有了王维,我这个妹妹就把哥哥都抛在了一边,可知女子是外向的。”
话音刚落,后院的紫藤萝花架下,就传来了一阵笑骂声:“你这个烂舌头的,专门说我坏话!你们自己不会进来吗?还要我出门跪迎岐王殿下吗?”
绿色的枝叶和紫色的花朵层层堆积,如同飞雪流云,在后院的假山边缓缓铺展,花下,王维正在作画,而画的正是玉真公主。王维身边,还坐着一个年约十五六岁的少年,眉清目秀,举止却颇为老成。
玉真公主朝二人笑着挥手,岐王坐下,玉真公主亲自煮茶,一一敬过,而后便向众人介绍这少年。
原来他名曰杜甫,字子美,来自于洛州巩县,好诗书,亦长于骑射剑术,虽然年纪尚小,但才名已遍播洛州。此次游学长安,经人引荐给玉真公主,恰好在这里遇到了岐王等人。
众人见他小小少年,却气宇不凡,皆引为同类,很快就混熟了。
岐王故意问道:“李龟年先生呢?他前几日不是和你们在一起吗?怎么,嫌人家碍事,把人赶走了?”
玉真公主笑着打了岐王一下,王维也笑了起来,停下了画笔,脸都有些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