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车马一路疾驰,向东方奔去。
夏日的长安城外,热气蒸腾,千里沃野,杂草丛生,大多抛荒,就算偶有些地块种了庄稼,也是稀稀拉拉,草比苗多。见此情景,李晔心中感慨,连年征战,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作为皇帝,他觉得自己难辞其咎。
突然,皇帝向后一看,发现队伍的尾巴特别长,他记得出宫之时,没有这么多人啊,那后面跟着的,到底是谁?
随行的侍卫告诉皇帝,长安的百姓一听说皇帝东行,立刻卷了金银细软,举家跟着皇帝。在大唐百姓心中,无论谁占据长安,但最值得信任的,还是皇帝。
看着拖家带口的百姓,李晔心里一阵感动。不管多么灰心,也不管如何艰难,既然有这么多百姓把身家性命托付给自己,自己就要对得起百姓们的期待。
越往前行,越觉得酷热难当,李晔本想停下休息,可看到尾随的百姓们个个嘴唇发干,他们出来的太仓促,许多寻常人家,根本就没有带够充足的干粮和水。
李晔立刻让探子们在前方打探水源,不多时,探子来报,说是前面有河,但与行军路线不符,需要额外绕道。
李晔二话不说,立刻吩咐行军队伍绕到河边。官员不解,皇帝这一行,是带了水的,虽然不多,但足够支撑到前方的雍州,何必绕路,万一王行瑜追了上来,可就麻烦了。
李晔不为所动,坚持前往。一到了河边,便招呼着百姓赶快到河边饮水。看着众人欢呼雀跃的样子,李晔心里也高兴起来。或许他这个皇帝能为百姓做得太少,但只要能做一点,那也会让李晔充满了成就感。
眼看百姓们跟在车队之后,步履蹒跚,李晔特意让赶车之人放慢了速度,好让百姓跟得上。
夏日的关中骄阳似火炎热异常,其时又值百年不遇的高温。长途跋涉之后,来到南山之际已有近三成的百姓因中暑,热、渴而亡。
夜幕降临后众多的车马人流无处可藏,只能在山间宿营。万万没想到,这路上也不太平,乱兵和强盗瞄准了这一行人,从山中冲下来,劫掠烧杀,哭嚎之声漫山遍野使人不寒而栗,恍如身处阿鼻地狱!幸亏随行的上千侍卫在皇帝的组织下,奋力杀敌,才击退了盗匪。
这样拖拖拉拉,直走了两日,才到了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