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还表现于肿瘤相关抗原的丢失,如癌胚抗原从瘤细胞上脱落进入血液而免疫活性细胞无法识别。
而另一种已经明确的方式,是癌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mhc)分子往往表达低下或不表达——由于肿瘤抗原只有在和mhc分子结合才能被免疫细胞所识别,因此丢失mhc分子的肿瘤亦可逃避免疫监视而生存…
第三种方式,则是著名的“肿瘤诱发的免疫抑制”,这种方式被认为是肿瘤免疫监视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已知癌细胞主动可抑制性淋巴细胞、抑制性巨噬细胞以及抑制性自然杀伤细胞等,同时还产生前列腺素e2(pge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多种免疫抑制因子,使免疫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从而逃过免疫军团的追杀。
最后,还有一个明显的事实不得不注意,那就是——不同肿瘤往往可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逃避免疫监视…所谓的不同的机制,绝不是以上所想到的这仅仅“三种”,只是现阶段不明。
“看来在后续的观察过程中,要注意癌细胞是如何逃离免疫追杀的…”乔飞心中暗自想道。
微视功能现在的能力,可比很多目前的科学实验室还要厉害,毕竟,实验室也不能直接观察人体内的整个细胞变化过程…实验室只能通过制作实验样本,将细胞固定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的某一个瞬间,然后进行观察,比如石蜡切片。
乔飞通过微视功能,很可能是第一次观察到癌细胞在体内的整套变化过程,虽然仍然并不能破解其在分子层面的原因,但是通过细胞个体的观察,就有可能做到由表及里,发现以前不为人知的的现象。
这些现象,很有可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过程…先从细胞个体层面观察现象,然后通过这些现象提供合理的生物学猜想,然后再让秦兰去进行实验验证——科学的方法原本如此。
也许某一个关键点的验证,或者一个新的发现,就能够为未来的癌症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进步…当然,这是在人类还有未来的情况下,乔飞心中叹道。
终于阅读完全文…然后整理了一下笔记,他这才直接把自己扔在柔软的床上,准备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