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人与神

在对魔法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诺兰的思维模式渐渐地往绝对冷静和理性上靠拢,这种绝对的理性不但体现在对魔法问题的思考与分析上,诺兰甚至把它代入到了对其他所有问题的拆解与分析中。

其中就包括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包括了自身与世界之树之间关系的分析。

凝聚神职、登上神座是世界之树的最终目的,新精灵的诞生与四大精灵的演变都是为此服务的支项,完美精灵的诞生是数千年引导下的必然结果,完美精灵的存在让四大精灵王庭自发制定精灵补完计划,而作为第一个男性完美精灵的诺兰则自然而然地受到世界之树的注目……

这其中只有理性分析的因果关系,完全剔除了感性思维上的联系。

不能说这样的分析有错,但也无法否认,诺兰在各方各面上都过度理性的思维方式,确实改变了他的处世立场、影响了他对很多事情的判断……

克丽丝思维满了好几拍,此时才消化完两人的对话、稍稍回过神来,只见她略有懵逼地问道:

“那么说,岂不是‘情绪源质’并不需要‘美德’来中和‘原罪’,只需要感性思维就足够了?”

对这个问题姬莉叶也无法回答,她只是基于自身以及其他魔法师的情况,并在世界之树的默认下才得出了一些浅层的规律。

回答这个问题的只能是诺兰。

“并不是,‘原罪’与‘美德’的平衡与中和依旧是‘灵魂源质’的研究方向……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平衡只是我自身的问题。”

诺兰深吸了一口气,闭目思考了一会儿,组织好语言后,缓缓开口分析这次被暴露出来的问题:

“首先,我们对于‘情绪源质’的猜测应该是正确的,作为接近世界根源的源质之一,它存在的本身是没有我们主观意义上的‘恶’的,我甚至认为,它和构想中的‘纯洁源质’、它们与真正的‘灵魂源质’之间并无太大差别,三者某某种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比如主体灵魂的思想变化……

所以,并不是缺乏‘美德’的中和,‘情绪源质’就一定会爆发负面影响,或者说,‘原罪’与‘美德’之间的定义,并不想我之前所认为的那样刻板且一成不变,它们不应该只是片面的某几个放纵的情绪和节制的情绪,它们应该代指生物心灵中的明暗两面……

因此那些铭刻了‘原罪之环’的魔法师们,大部分都没有出现暴走的倾向,就是因为他们作为心智健全、有社交圈子的智慧生命,他们心灵内的明暗两面基本上是持平的,只是因为‘原罪之环’的本质是凝结七种‘原罪情绪’,这才导致他们心灵中的阴暗面不可避免地被放大了部分,但因为日常生活中心情的浮动,总体来说光明与阴暗之间还是保持平衡的……

但这种情况回到我身上,就出现了意料之外的变化,我在开拓魔法体系时的近乎绝对的理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对其他所有事物的看法,渐渐地,我看任何东西都会以一种‘必须能够被分析、一定存在理性解释’的眼光去看待,这使得我的思维越来越接近没有情感的‘神明’的状态,我内心中的明暗两面都因此被压缩到极致,无所谓原罪与美德,只有永恒不变的合理性……

因此,在‘情绪源质’开始在我的意识海中出现、当我的灵魂开始被侵染,缺乏感性思考过程的我,无法依靠心灵里日常的‘明暗交替’完成对‘情绪源质’的消化,导致它的负面影响不断沉淀、堆积,并最终造成了我仅有的部分‘感性’被不断放大,这其中就包括了‘偏见’、‘变强的’、‘对各种情感关系的不信任’等等,在我记忆中的某个地方,称呼这种心态为‘利己主义’……”

诺兰一口气说了一大串话,只觉得内心舒畅了许多,仿佛压抑内心许久的东西被一下抹去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