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初通变化之术

崂山道 锦鹏 2006 字 2024-05-20

随着这一声变字出口,我单手掐法决,另一只手就将手中皮带甩出。皮带飞到半空中,突然冒起一阵白烟,接着变成了一条细长的灵蛇,冲着已经失去平衡的导游小李的脚踝就缠绕而去。

我踮步拧腰,整个人从座位上弹起,一把就抓住了灵蛇的尾巴。看到灵蛇已经残绕住了小李的脚踝,我猛的一声爆喝:“给我回来!”

同时手臂青筋暴起,猛地一拽灵蛇。在小李已经半个头飞出车窗外的时候,硬生生的给我拽了回来。不得不说大熊这幅身体还是棒棒的,力量十足。要是换了我的本体,估计在这无处借力的情况下,还真没办法将小李拽回车内。

随着小李摔在车座上,大巴车哧溜一声又开始剧烈的打滑,一个接近一百八十度的甩尾,车屁股朝着

山涧高耸的崖壁就撞了过去。

坐在最后面的那个中年大叔,此刻展现了他极好的伸手,在大巴车即将撞上的一瞬间,一个飞扑落到了前排的座位上。可是坐我后排的老大爷就没这么好的身手了,再加上老大爷比较干瘦,不但没能朝前躲避,甚至身体已经离开座位,朝着后排座摔了过去。

这一摔大爷直接就头晕眼花失去了反抗能力,我猛地回头。此刻想要收回灵蛇再去拽老大爷,估计来不及了。

怎么办?我脑海剧烈的运转着。对,在幻境之中我可以自由的使用变形术,刚刚将皮带变成灵蛇就是变形术的一种。

变化之术的富是道教的一大特点。甚至於有的理论家将之看成是一切道法的本质,认为「法,就是造成各种变化的玄妙方法。」因此道教理论家不仅对变化的方法视为至宝,也重视对其哲理的探讨。有的将变化之术作了初步分类,认为有天变、物变、神变三类,而有道的人都能够随意控制、掌握其奥秘。《黄

帝阴符经》则提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的命题,意思是只要能观察领悟天之道,夺造化之秘,一切变化都可以由本人所造成。

五代的谭峭总结了道教变化观,写下了著名的哲学著作《化书》。他认为,各种变化的根本在於精、神、气,如果精神气充实则「阴阳可以作,风云可以会,山陵可以拔,江海可以发」。所以强调法师要「守之於内」即保守自己的元神元气元精充实,然後「用之於外」即运用到变化外物的法术之中,那麽便「无所不可」。这种以自身神所气为变化之本的思想,将内气、内丹的理论与方术结合在一起,开启了宋代内丹外法的先河。

以我的修为本来,变一些死物都非常困难,比如刚刚的皮带。如今又在脑海之中将变化术的精要又过了一遍,说实在我们崂山一脉并不精通变化之术。但是说到这变化之术,现实之中和《西游记》记载的不一样,并没有什么天罡三十六变,和地煞七十二变。

变化之术中,比较大的只有《墨子五行记》,本

来有五卷。过去刘安没有仙去时,抄出其中的要点,成为一卷。那方法是用药用符,能够让人飞行上下,隐藏自己使没有确定形态,含笑著变成妇人,面孔一绉,成了老头儿,蹲在地上,又变为小孩子,执著木棍,立即长成树林,种下什麽顷刻生成瓜果可以吃,画地便成了江河,撮一把泥土变成山,坐那儿便召来各种美味佳肴,至於凭空兴云、起火,没有什麽是做不到的。

其次有《玉女隐微》一卷,也能够变化成飞禽走兽的形象,以及金、木、玉石,兴云致雨达到百里方圆,兴雷也能如此,渡大河用不著渡船和桥梁,分身成千人,借著风高飞,在没有空隙的地方进出自如,能吐气变成七彩,坐於原处却看到八极以外,以及地下的事物,放出光芒达到万丈之高,暗室中自能生出光明。

但是做法中要步星纲几十种,步法曲折能以弄清,很少有人能够踏准的。至於《淮南鸿宝》和《淮南万毕术》,都及不上这书的。又有一种白虎七变法,

取三月三日所杀的白虎头皮,活骆驼身上的血,虎血,紫绶带,鞋上的花纽儿,和浮萍一起,於三月三日混种下。初长出的草象芝麻苗,结有果实,就用这果实再种,长一次,产生一次变异。共七次种植,那麽便用其果实合成药,也能够用来变化形体改变面貌,随意飞行或潜行水底,和《墨子五行记》、《玉女隐微》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