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寂然吟诵

我们的青春 袅婷 3931 字 2024-05-20

又一次津津有味的细细“吴刚同志,鉴于你

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经过局办公会研究,决定将你由‘借调’人员,转为‘预备转正’人员。

希望你再接再励,争取成为局业务科的正式工作人员,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局人事科科长签字?盖章?1983年11月6日”

吴刚数过,不多不少,不加标点符号一共109个字儿。嗬嗬,“109”“要你久”啊!

可就这百多字儿的小纸条,足足让吴刚盼望和奋斗了378天。

回想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斗志昂扬。注视着这张足以影响自己后半生的纸条儿,吴刚不禁又想起了走过的风风雨雨。

那日晚上,吴刚在王局长家忙忙碌碌,累得疲惫不堪。

这时,阿兵和秋海棠也疲于奔命的接来了王局长的家属。

三人对面,吴刚下班时撒的谎,不攻自破。出了王局长家,阿兵和秋海棠好一阵嘲弄埋怨,不提。

不想第二天一上班,张罗就公开揪住了吴刚。

“阿兵副科,秋展会后天就开幕了,在这节骨眼上,有人生病,为了他的身体健康,是不是让他回家休息养病呵?”

“我和凡科商量商量啦,我们不能为了工作而不顾自己同志的身体啦,你这个建议及时又很好的啦。”

“那这个现场协调管理差人,怎么办?”

“我和凡科商量商量啦,实在不行找下面借调的啦。”,吴刚听着听着,眼里都要冒出火来了:张罗跟我过不去,倒也罢了。

没想到你阿兵一根头发盖脸,马上就倒了过去?

老子为了你,抛头脑,洒热血,除了得到300元外,还得到了什么?

多次暗里明里求你帮衬,至今屁股没挪一下,“借调”仍是“借调”。你倒好,右与张罗勾勾搭搭,左与王妃搂搂抱抱,享受着呢。

不错,昨晚上我是撒了谎。

可这有什么,这个世界上,谁又不撒谎呢?

我记得前些年批判那个温都尔汗:“不说讲话,就办不成大事!”,可见连大人物都这样认为,更何况我

一介平民乎?

一出点小毛病,你就抓住不入。

好像你多真诚,多高尚和多耿直?

屁!我还不了解你,一个有点钱的广东佬,大色鬼!吴刚也不说话,站起来往里间走。“凡科,昨晚上把我和阿兵都整累了。”

吴刚一进去,就直截了当。

“就是,怎么没看到你啊?”

“什么意思?”正在忙碌的凡科瞟瞟他:“没头没脑的。后天开幕,准备好没有?”“王局长搬家,帮忙呗。”

“王局长搬家?”

凡科手中的笔不动了。

他狐疑的盯住对方:“我怎么不知道?”,吴刚睁大眼睛:“怎么,阿兵没告诉你?”,凡科的脸腾的红了,朝外面的阿兵睃睃,皱起了眉头。

“对不起对不起,我以为你知道的。”

吴刚做出失口状,连连道歉回了自己的座位。

阿兵也狐疑的看看他,再瞟瞟里面的凡科:“你

干什么啦,做了什么啦,工作时间怎么乱跑啦?”

阿兵耸耸肩膀。

“问了个小事儿,阿兵,昨中午你和谁在一起?”

吴刚有意放低了嗓门儿。他知道,背后的张罗一准竖起了耳朵。阿兵先是不满的恨恨他,又伸头瞅瞅前面的张罗,也压低了嗓门儿。

“你什么意思啦?昨中午我逛书店啦,你眼花了啦?”

“今中午我俩一起逛去,书店前那些书摊,可是我的最爱呢。”

吴刚朝阿兵挤眉弄眼的,凭直觉,他感到张罗正悄无声息的站在自己背后。果然,阿兵不说话了,阴沉着脸,沉重的喘气。

围绕着后天开幕的秋展会,业务科整个儿上下忙忙碌碌。

鉴于上周的商委大院出摊教训,凡科阿兵几乎一整天都在商议准备。

临下班时,还请来了局领导指示。吴刚看到,李

书记仿佛心事重重,简略的讲了几句后,就由王局长主讲。

军人出身的王局长,照例简明扼要,干脆利落。

“要做,就要做好。

事前准备充分,事中督战掌控,事后总结教训。做到这三条,基本无妨。凡科阿兵,是不是啊?”,二头儿点头。

“小吴,吴刚你说呢?”

全场皆惊,大家都扭头看着吴大个,连李书记也睁大了眼睛。

业务科人才济济,老资历老业务多的是,何能轮到局长大人当众问一个借调人员?吴刚沉住气,一点也没有受冤若惊的模样。

而是镇静地声色不动的回答。

“是的!说到底,无论做什么,也就是一个领导高度重视问题。高度重视了,脑子里的弦拧紧了,工作自然就能做好。”

说罢,微微一笑。

李书记和王局长交换了一下眼色。

王局长颌首:“是这个理儿!战场上,首长决策下令,战士冲锋陷阵,齐心协力,当无敌于天下。放在地方工作中,就是吴刚同志所说的了。好,别的同志还有什么说的没有?”

很快的扫视了全场一眼。

“没有,散会!”

下了班,吴刚到底没绷住,直接找到了王贞家。之所以说是直接,是那晚上自以得计的偷偷摸去,没想到轻易就给人识破了。

如果不是那个老头儿心好,还借此给自己提了个醒,结果倒底怎么样,还很难说?

道理很简单。

王贞即是个出名人物,可更是位单身女人。自古寡妇门前是非多,且据说又被几个汉子扭上了车,安之不引起左邻右舍的注意?

一个单身青年半夜溜到人家门前逛荡,想做什么?

傻子也看得出来。

所以,与其偷偷摸摸,不如公开而去,光天化日

之下,众目睽睽之里,总可以堵人口舌了。到底是深秋了,七点不到,那天光就有些朦朦胧胧。

一大抹乌云裹住斜阳,整个天际昏暗又勉强透着晕白,像极一部电影中喻意的镜头。

穿过大铁门。

朝上拐越过仿佛永远在沉思的设计大楼,眼前的空坝子上,好些知识分子模样的老人在散步聊天,儿童穿梭其间,咯咯咯的欢笑追逐。

再瞧过去,坡上的居然有几缕炊烟,袅袅上升。

吴刚目不斜视,作古正经,不快不慢的走着,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或好奇。

可以看见那一排熟悉的冬青了,似乎比以前更浓更高更翠,夹着小青砖的短道,一直通向那扇洞开的大木门。

橙色的大木门上,一抹淡光柔柔的腻着,不规矩光边儿,像鸟翅又像风筝。

更宛若一首诗,在寂然地吟诵:

轻轻的敲吧/假如你来/院里风会扇掉你肩上尘埃/踏上铺满落叶的台阶/不要用脚踢门/那太粗鲁/也

不用拳/那会使我想起一个/纷乱的午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