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哩,那边有人哩!我便去向他们打听打听谭府的路径。”燕灵暗喜,遂就撩开步,踏过道旁草丛,走到那土包之前。
只见那土包高隆在草坡上,似一具蒸笼盖儿,上头的荒草已刈除干净,有新土覆盖,而且土包前竖有一块长方石块,高有三尺,打磨得十分整齐,石块上刻有字迹,不知所云。而在长方石块前,不仅焚了香烛,而且还摆列了几个碗儿碟儿,碗儿里添有浊酒,碟儿里盛有菜肴和果子,
那两个人影原是一女一男,女的约三十余岁,男的只有十多岁,一看便是母子。母子二人却正在一边烧化着黄裱金锭、白纸铜钱,一边呜呜咽咽的啼哭着,声音悲切,不忍卒闻。
燕灵见此光景,莫名奇妙,本是来打探路径的,却一时触动了恻隐之心,就走上前去:“阿婶,你有什么伤心事,为何要对着这土包石头哭泣?”
那妇人忽闻身后说话,唬得一惊,磨转身,泪眼看,却是一位妙龄道姑,便气呼呼道:“你这小道姑,好不识礼!这哪是土包石头,这是坟墓!这坟墓里安葬着小妇的亡夫,孩子他爹。这清明节到来,便带着孩儿来给亡夫祭坟,敬些酒食,化些纸钱,也好让亡夫知道我母子俩还惦念着他。”
咦,原来是清明节来至!
这清明节乃是大唐开国以来的重要风俗,若细溯根源,怕是在周朝时便是有了。凡在清明节来临的前后三日,阳界之人都要清扫墓地,祭祀先祖,旨在告诫后人:笃行纯孝,慎终思远,勿忘先人。
燕灵自小在黎山长大,对尘世人情风俗知之甚少,从未见过清明节,也不知那土包就是坟墓,只当妇人伤心,想安慰几句,不曾料却反被妇人教训了一顿。
但妇人一番教训,忽让燕灵想起已亡的双亲,值此之际,却不正是祭奠父母的时候,可父母的坟墓又在哪里呢?
燕灵思之伤感,不禁往草地上一蹲,呜呜地伤心哭泣起来。
那妇人见了,就觉奇怪:“小道姑,你在这里哭个什么?”
“我也想给我父母祭坟哩。”
“啊,原来你父母双亡了……可怜……但你要祭坟便祭坟去,在这里哭泣有个什么用?”
“我不知道父母的坟墓在哪里呢。”想到此,燕灵愈加哭得伤心。
“啊,原来你这小道姑是个孤儿呀,连父母的坟头都不知在哪里……可怜,可怜,实在可怜。那……你来这里作甚?”
“我……我……”燕灵忽想起问路的事来,抹泪道,“我是来找人的。”
“找人?这儿十里八里的都没个道观,你来找谁?”
“我来找基基哥哥。”
“基基哥哥?”
“是文基哥哥。”燕灵也不笨哩,说出她基基哥哥的大名。
“文基哥哥?哦……我想起来了:那谭府里倒有个文基大少爷?不知你是不是找他?”
“是是是……正是找谭府的文基大少爷。”燕灵连抹泪水,破涕为笑。
她正愁寻人问路哩,不料歪打正着,在这道旁就遇见了,岂不高兴?但其实,谭府在华阳镇这一带令名远扬,这妇人又是谭家庄附近的人,自然知道清楚。
燕灵先是一哭,后是一笑,表情秒变,神经兮兮,倒叫妇人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于是,她疑道:“你这小道姑是谭大少爷的什么人?你找他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