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瑾,你今儿回来,郡主知道吗,姑爷知道吗?”赵老太太问。
出了嫁的女儿,不能动不动就往娘家跑了,一切行为都要符合规范,相夫教子,讨得公婆丈夫欢心,才能在夫家立足。
不是说不能出门,而是不能动不动就往娘家跑,再大度的婆婆,都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媳妇天天往娘家跑。
这是打夫家的脸,打婆婆的脸。
儿媳妇回娘家,能干什么?
无外乎两件事儿。
一,向娘家诉苦,寻求支援,因为在夫家受了委屈,过得不好。
二,帮衬娘家,提携娘家,心里想着娘家,任何事情都把娘家放在首位。
以上两者无论哪一点,都为公婆和丈夫不喜。
自己的(儿)媳妇,在自家受了苛待,或者自以为受了苛待,心怀不满,向娘家人倾述,或者一心向娘家,这样的人你,哪儿能过好日子?必定家宅不宁。
所以,一般出嫁的女儿,是不能经常回娘家的,哪怕他们离的再近。
赵琳瑾就是如此,除了缝年过节送礼,平日里倒不曾经常回娘家。
“母亲放心,跟婆婆说了的,晚饭的时候回去。”赵琳瑾道。
赵老太太点头:“郡主同意就好,她是个讲理的人,可再讲理的人也是有脾气的。”
金枝玉叶本身就带着天生傲气,何况独自带着安承乐在郡主府过活的安阳郡主,自然不是软弱可欺的,脾气一上来,那可是谁也说不通的。
好在安阳郡主讲理,不会无理取闹,这也是当初赵老太太同意赵琳瑾嫁过去的原因。
想到这里,赵老太太叹息:“郡主是个命苦的人,好在她自己想的开,日子虽不是过得最好,八成也能
顺着自己的心,可是琳瑾,郡主是姑爷的母亲,又是那般性子,你这些年无子,自然会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