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裁决

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那句话,缺了谁,朝堂依然是朝堂,大庆依然是大庆,失了春花,还有秋月,春花未必胜过秋月,秋月未必及不上春花。

昭明帝对文人很好,一般都很包容,就算这些文人说话不过脑子,只要不是特别过分,他就不予追究。

所以听到之一的学子们并未如传旨太监所说散了,而是围在一起议论纷纷。

自从乔贺酒后嚷嚷出买题事件,许多学子就对杨阁老意见很大。

这其中有贵族子弟,也有寒门学子。

温和一些的读书人会引用引经据典说一些酸话,诸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杨阁老位极人臣,有祖先荫庇,又有传世学名,为了十来万银子就让自己名声扫地,是何缘故?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啊!”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杨阁老的风骨也不过如此。”

而有些偏激的寒门学子就不仅仅是说算话那么简单了:

“朗朗乾坤,昭昭日月,我大庆天子脚下,巍巍皇城,居然有如此目无法度祸乱朝纲之人,实乃我大庆之祸!”

“我辈辛辛苦苦寒窗数十载,头悬梁锥刺股,节衣缩食,费尽心血,抵不过他三日苦修,可叹可笑!”

“是啊,十年苦读,比不上一堆阿堵物,学士是可以用钱来买的吗,天理何存,天理何存啊!”

寒门学子的不甘入情入理,他们是没有钱买实体的,比如被乔贺嫉妒的那位会元魁首,明明是众所周知的才子,今科下场却拜在一个不学无术留连酒色的纨绔手下,他如何甘心?

这么多年苦读,仅仅是因为家中无钱就轻而易举地被人否定才华,排在一个一无是处用钱开路的家伙手里,他如何甘心如何肯服?

如会元魁首一般的不知一人,这十几人,以及无数个可以排在乔贺前面的读书人如何甘心?

明明他们可以派上更好的名次,明明他们可以上榜,如今却因为这些走后面,用无耻手段挤进金銮殿的人占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怎么肯服气?

要知道,这是科举啊,三年一次的科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