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8 章 该不该有

十一月时,遥远的西域、南方的云州、交州,大小士族,几乎都来了。

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特产,因为货物集散太多,襄阳不得不专门在樊城外划出一块地域,做了展销会,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在田里绵延不断,里边放着一个个火炉,守着摊位的货主们吆喝片刻,又要回到炉边喝着温酒奶茶暖和身子,让现场十分地嘈杂。

温子昇做为报坊的新兴主编,正拿着报坊给的一点经费,在这里采风。

“秦州可远了,”守在摊位前贩卖羊毛卷的大叔感慨道,“没什么好货,就一点长绒羊毛,听说这种羊毛卖得最贵,我们从吐蕃寻了好些羊羔,驯养了十几年,又和咱们本地羊一起选,这才有了这些东西。”

“那你们为何还要南下,”温子昇诧异道,“守着秦州之地便可,又何必来襄阳耗费钱财呢?”

“当然是要让家中儿郎们见见世面,”那大叔言语间有着满满的钦佩,“苦寒之地,总要有些人物,才能免得被欺负,你是不知,那些外放到咱们老家的世族子弟,是何等地不为人子……”

秦、泾、甘等州都是西北苦寒之地,北魏不愿让当地人治理,常常派世族人物前去治理,但对于那些膏腴之家而言,去西北那无疑是流放惩罚,所以,他们不是摆烂,便是胡来。

比如于氏家族的于景,是泾原二州的刺史,到任之后,横征暴敛,后来又调去六镇,六镇之乱,和他几乎可以说是有脱不掉的关系。

所以,他们这些人这次过来,便是要书襄阳,要求恢复当年的侯官之制,对这些可恨的官员,有举报的路径。

温子昇祝福了这位大叔心想事成,又去了下一个摊位。

这里居然是老家青州的摊位,卖的是青州菏泽的煤、还有石墨这些东西,老乡见老乡,不由谈兴大起。

温子昇和这位王家的族人一见如故,说起了这些年青州流民盗匪四起,大家朝不保夕的日子,一起抱怨襄阳太过的稳健,明明可以一统天下,却到现在还是吃一口停一年,不知哪年才能到他们青州。

王家人更是让他要在文章里多写写青州的惨状,让他们买粮时能多一点还价的理由,这家里人还在挨饿呢。

温子昇想到家里饿着的母亲和妹妹,坚定地答应了。

越过青州的摊位,还看到了济州东阿的驴皮胶,卖得挺红火,听说很多妇人喜欢拿这个煮汤喝,明明价格不菲,但这里的主母们,买起来却眼睛都不眨一下。

襄阳富庶可见一斑。

因为摊位都是随机的,没有规划区域,所以温子昇走到下一个时,就看到了几大桶卖油的摊位,被人团团围住。

那油有些像豆油,又有些像香油,可是却要比寻常油颜色更深。

没有香油香,豆油醇,温子昇对此物不是很喜欢,但下一秒,他瞪大了眼睛:“你说什么?只要六十文一斤?”

要知道,无论是羊油猪油还是香油,那都要一百多文,最便宜的豆

油,也要九十文,但这价格,便宜了整整三分之一啊!着手边一块凹凸不平,还带点青色,只有一尺长宽的玻璃,“冬天家里黑漆漆的,稍微一开门,那冷风和雪花就进来了,多烧好些柴火,可要是在天顶上安这么一块玻璃,那冬天整个家就亮堂了。”

他唠叨着,在寒冷的冬季里,家里有一道光,所有人心里都是暖和的,蜡烛和油都贵,炭火不能多烧,会死人的,虽然学着襄阳这边,大家都盘着炕,那么长的冬天,总要缝补兽皮,修缮桌椅,以前只能穿厚一点,在门口或者是门外做,现在能在家里,不受风寒,那是多好的事啊。

温子昇看着那价格不菲的玻璃,认真地点了点头,又知道高句丽因为没有战火,所以幽州辽西的许多大户都逃过去了,这位摊主就是这样在高句丽安家的,如今他甚是后悔,觉得当初就应该往南跑,要是提前跑到襄阳,以后儿孙说不定都要感谢他。

听了这些话,温子昇心里已经积蓄了十几篇用来赞美襄阳的文章了,他满足地离开,也起了在这里安家的心思。

但在回去的路上,他看到了河边的一处演讲台。

那是仿照南朝历阳书院,建立的高台,只是天气太冷,上台宣讲的中年人语音似乎都在打颤。

温子昇凝神听了听,对方是那跑到渤海郡的北魏皇帝元修的使者,正在台上讲忠孝,言语间暗示襄阳王应该为国尽忠,才对得起孝文皇帝当年对他的照顾和关爱……

温子昇听得好笑,摇摇头,转身走了。

他与一个的马车错身而过,而马车上的某人,也和三个孩子听了一耳朵。

萧道途最是好战:“什么人啊,我爹爹没亲自灭了北魏,放过那么多战机,这不算对得起孝文皇帝——哎哟!”

萧君泽收回手,幽幽道:“没大没小,论辈分,你得叫一声大伯。”

萧二狗委屈地撇撇嘴:“爹爹你这些年敬那么多茶他都没收,我叫他大伯父,他认么?”

“认与不认,你都要有礼貌!”

萧二狗于是不说话了。

萧君泽无奈地摇头。

三狗在一边认真地抓住重点道:“那爹爹还喜欢大伯父么?”

在他看来,所有问题都在于爹爹喜欢不喜欢。

萧君泽轻咳了一声:“当然还是喜欢的,他可是我的亲朋好友啊。”

马车很快停靠在一处看起来非常新的官邸。

此刻,官邸外正排着长队,顶着风雪,拿着名牌,等待接见。

萧君泽带着三个狗子,没有去走正门长队,而是去后门停车,入内见到了忙得天翻地覆的元勰。

“再过三日,就要开始盛会了,你们准备好了么?”萧君泽问。

“已按南朝先前的许多管控,做好的准备,”元勰精神还是很振奋的,“各地的大小商人、乡豪、工坊主,还有那些工匠们,大多已经准备好了团队,报完名,每个题目也都在登记之中,必会在三日内做完,您放心吧。”

萧君泽又问几个问题,元勰一边回答,一边顺便抱起软软又可爱的三狗——大狗和二狗已经快十岁了,身高已经有四尺半高,他想抱也抱不动了。

谈完公事,他笑着问道:“主公这是要带三位公子去何处啊?”

萧君泽笑道:“他们母亲悄悄跑来了,去接一接。”

元勰超好奇,很想一起去,但到底还是忍住了,只是认真道:“既然夫人都给你育下三位子嗣,当是嫡妻,主公不如给个名份,将来也好立后。”

萧君泽挑眉一笑,点头道:“说得是,我会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