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世界上第一辆车诞生在我国!

铜制的汽锅犹如现在的水壶,下平上圆,顶上有一喷气的壶嘴,壶加热后,蒸汽从小嘴里喷吐而出,产生很大能量,射在涡轮叶片上,像水车产生动力,带动汽车后轮,驱动小车行走。

车前还装有手动轮,控制行走方向。

汽锅里发出的蒸汽可以驱动小车行驶10小时以上。

一看这样的描述,就知道是个模型,按现在的说法是辆概念车。

虽然是概念车却是科技发明啊!

康熙皇帝可能没充分认识到它的意义,要不怎没降旨做成实用汽车?

然而这种动力被称为布兰卡冲动式蒸汽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有巧合,法国人居尼奥花了6年时间,在1769年制成了世界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汽车。

这辆汽车的大锅炉容积很大,有50立升,很奇特,居然也与南怀仁的蒸汽机形状一样,可见南怀仁设计构思的精到。

此时,资料的能量凸显出来。

南怀仁是个有心人,养成了把自己的科技活动记述下来的习惯,以至梳理成论文,寄往欧洲。就在去世前一年,这篇名为《自动机器》的文章发表了。

据专家考证,南怀仁手稿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完成,6年后发表在德国出版的《欧洲天文学》杂志上,使这一科技成果保存下来。

专家把南怀仁誉为‘汽车始祖’,甚至认为‘汽车发明在华国’。

他毕竟在华国的土地上为皇帝制造出了汽车。

他在华国生活了28年,那是人生最辉煌的时间,且做了高官,应该持有北京的‘绿卡’,又葬在北京。

有人不免心存遗憾,玩意儿虽好,只能传说啊。

有幸的是,北京汽车博物馆按照这篇文章的描述,经过多方努力,复制出了这辆小车,材质用了比较结实的榆木。

车公庄6号。

如今,京城二环繁华的市中心,大多数人只知道这里是一所学院。

其实,这里也是外国传教士的墓地。

300多年前,这里是京城的郊区,叫‘藤公栅栏’。

这宁静的院落与我国近代史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年国外的使节和元首来这里不少,还有大批的外国的学者教授和留学生来此拜竭。

来到这里,有触摸历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