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汽(东风汽车)的故事

1968年9月,二汽成立革委会,进入全面军管阶段。

直到1969年9月28日,二汽才正式开始大规模建设。

二、山沟里的汽车城艰难破局

十堰原本只是一个百人小镇,一下子来了十几万建设大军,吃住成了大问题。

马灯、扁担、草鞋、芦席棚成为拓荒者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二汽的首任厂长饶bin从一汽‘解放’回来后,身体很差,经常头昏,血压高,低压一百多,高压量不出来。

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劳动者,台上充满激情地动员,台下和大伙一样,推板车、抬石头、挑沙子,住芦席棚。

为了适应当时生产力状况,饶bin提出了按照汽车的总成分工,由国内汽车厂家和设备厂分别‘包建’的方案。

同时,为了努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缩小差距,对设计工作提出‘聚宝’的要求,大量采用‘四新’,即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聚宝’使我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向前跨了一大步。

通过‘聚宝’和‘包建’的方式,二汽在十堰建起了一座座厂房,竖立起一座座铁塔,从汉江水路、从崎岖的山间公路,运来了一个个重达数十吨、上百吨的大型机械。

1975年7月1日,二汽第一个车型eq240两吨半越野车生产能力胜利建成投产。

虽然出车了,但是积重难返,1978年‘计划亏损’3200万,‘鄂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帽子像山一样压在二汽人心头。

1978年3月25日,在鄂省召开工业学大庆的会议上,二汽第二任厂长黄zhengxia表态:‘力争今年全面扭亏为盈。’

1978年7月15日,首批民用东风五吨车实现批量生产。二汽当年即超过国家原定2000辆的计划,生产了5000多辆优质汽车,闯过了“亏损关”,第一次上缴利润279万元。

是年,东风5吨车、2.5吨越野车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东风车全部执行了最艰巨的战斗突击和物资抢运任务,没有一辆车因为质量问题而出事故,被战士誉为‘功臣车’、‘英雄车’。

步入20世纪80年代,正当二汽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二汽被国家列入了‘停缓建’企业名录,国家将停发一切基建投资及设备材料购置费用。

这对当时已有3万多职工、2万多台设备,刚刚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二汽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

黄厂长提出:‘不要国家投资,只要国家政策’,制定了‘自筹资金,量入为出,分期续建’的方案。

1980年3月22日,高层“关于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正式下发。从此二汽开始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努力,走内涵发展的艰苦道路。